亮瑜吧 关注:14,294贴子:103,962
  • 11回复贴,共1

【亮瑜·史记】地方志周瑜相关整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国时周瑜破赤壁,令程普领兵驻于斯地,忽群鸟飞集军中,谶曰:“翌日必有祥。既而得捷,遂名为赤乌镇”
——明 嘉靖《九江府志》
周瑜祠在潜山县西北二十里。 周瑜墓在宿松县北三十五里。
  ——明《一统志》
周公山有周瑜庙,周瑜读书处。
——清 嘉庆《合肥县志》
周瑜宅在雍熙寺西,故井犹在,按建安三年,孙策为瑜治第於吴,今犹云周将军巷,宋太尉周虎居之。
(梁)太守陆襄宅即周瑜宅,后为雍熙寺。
  ——清《乾隆吴县志》
周公瑾宅在雍熙寺西,故井犹在,按建安三年,孙策为瑜治第於吴,今犹云周将军巷,宋太尉周虎居之。,遂改为武状元坊。一云瑜故宅在醋坊桥东,旧名九曲桥巷,一云梁太守陆襄宅即周瑜宅,后为雍熙寺。
——清《光绪苏州府志》
周公祠即亚父之东,偏祀居巢长周公瑜。
  ——清《巢县志》
资料参考来源:http://jianan13.kuaihost.com/zhouyu/
I


1楼2013-10-11 22:26回复
    《后汉纪》(晋袁宏)相关:
    初,安辟庐江周荣,与语甚器之,每预大议。及奏论窦宪,宪客徐齮胁之曰〔一〕:“子为袁公腹心,排大夫,窦氏刺客今至矣,子宜备之。”荣曰:“荣乃江淮孤生,蒙先帝大恩,备宰士〔二〕,正为窦氏所害,诚所甘心。”常敕妻子:“仓卒遇飞祸,无得殡敛,冀以区区腐身,以悟朝廷。”及窦氏败,荣召为显官,至尚书、郡守。〔三〕有孙曰景,至太尉。
    太尉皇甫嵩以灾异策免。光禄大夫周忠为太尉,录尚书事〔一〕。
    四年(癸酉、一九三)
    春正月甲寅朔,日有蚀之。未晡八刻,太史令王立奏曰:“日晷过度,无有变〔也〕(色)〔一〕。”于是朝臣皆贺。帝密令尚书候焉,未晡一刻而蚀。尚书贾诩奏〔曰〕〔二〕:“立司候不明,疑误上下;太尉周忠,职所典掌。请皆治罪。”诏曰:“天道幽远,事验难明。且灾异应政而至,虽探道知微,焉能不失?而欲归咎史官,益重朕之不德。”不从。于是避正殿,寝兵,不听事五日
    太尉周忠以灾异罢。太仆朱隽为太尉,录尚书事。
    是时司徒赵温、太常王绛、卫尉周忠、司隶校尉管郃为傕所遮,欲杀之。贾诩曰:“此皆大臣,卿奈何害之也?”傕乃止。
    ~~~~~~~~~~~~~~~~~~~~~~
    刘备至夏口,诸葛亮谓备曰:“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时权军于柴桑,备使亮说权曰:“海内丧乱,将军起兵江东,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权大悦,即遣周瑜将水军三万,随亮诣备,并力拒操。
    十二月壬午,征前将军马腾为卫尉。
    是月,曹操与周瑜战于赤壁,操师大败。I


    3楼2013-10-11 22:32
    回复
      《通典》赤壁之战 :
      后汉末,刘表死,曹公克荆州,得刘琮水军,沿流东下。吴主孙权遣周瑜领兵逆曹公,遇於赤壁,初一交战,曹公军披退,引兵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期以欲降。又先备走舸,各系火大船后,因风相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遥观,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焰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巴陵汉下隽县地。隽音词兖反。古巴丘也。有君山、洞庭湖、巴丘湖、青草湖。检地志云:“巴丘湖中有曹由洲,即曹公为孙权所败烧舡处,在今县南四十里。”又云:“今鄂州之蒲圻县,有赤壁山,即曹公败处。”按三国志云:“刘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琮降曹公,备遂南走。曹公恐备先据江陵,将精骑急追,及於当阳之长阪。备与数十骑走,斜趋汉津,济沔,到夏口。曹公进军江陵,得刘琮水军舡步数十万,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遂至赤壁。孙权遣周瑜水军数万,与备并力逆之。曹公泊江北岸。瑜部将黄盖诈降,战舰数千艘,因风放火。曹公大败,从华容道步归,退保南郡,备瑜等复追之。曹公留曹仁守江陵城,自径北归。”而汉阳郡图经云:“赤壁城一名乌林,在郡西北二百二十里,在氵义川县西八十里,跨氵义南北。”此大误也。曹公既从江陵水军沿流,已至巴丘,则今巴陵郡赤壁只在巴陵郡之下,军败引还南郡,刘备、周瑜水军追蹑,并是大江之中,与氵义川西殊为乖角。今据检地志为是,当在巴陵、江夏二郡界。其汉阳郡图经及俗说,悉皆讹谬,所以备录国志,以为证据尔。I


      4楼2013-10-11 22:33
      回复
        《太平御览》 【北宋 李昉、李穆、徐铉等】:
        《舆地志》云:牛渚山首有人潜行,云此处连洞庭,傍达无底,见有金牛状异,乃惊怪而出。牛渚山北,谓之采石。按今对采石渡口,上有谢将军祠。又按《江源记》云:“商侣於此取石,至都输造石渚,因名采石,吴初以周瑜屯牛渚,镇西将军谢尚亦镇此城。”
        ——《太平御览》卷四十六
        资水
        《湘州记》曰:资水,一名茱萸江。
        又《水经》云:资水东北过益阳。注曰:应劭曰:县在益水之阳。今无益水。诚资水之殊目。《郡国志》云:资水岸有石头城,即吴将周瑜所筑也。
        ——《太平御览》卷六十五
        《吴书》曰:孙权每赐周瑜衣,寒暑皆百领,诸将皆不及。
        ——(《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九
        《吴书》曰:鲁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阵,手不释书。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也。
        ——《太平御览》卷二百七十七
        《吴志》曰:策,字伯符。坚初兴义兵,策将母徙居舒,与周瑜相友,江、淮间人咸向之。坚薨,还葬曲阿。已乃渡江,居江都。策舅吴景,时为丹阳太守,策乃载母徒曲阿。
        ——《太平御览》卷一百一十八
        《吴志》曰:周瑜与孙策同年,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外堂拜母,有无通共。
        ——《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
        《吴志》曰:曹公临荆州,孙权遣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领万人,与刘备俱进,遇於赤壁。
        ——《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九
        《吴志》曰:周瑜过鲁肃求资,肃有米三千石,乃指一囷与之。
        ——《太平御览》卷一百九十
        《吴志》曰:曹公入荆州,刘备为曹公所破,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 遣诸葛亮诣孙权,权遣周瑜、程普与之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观操船舰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数十,实以薪草,上建牙旗。盖乃先报书,欺以欲降。曹公军延颈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又曰:周瑜使甘宁据夷陵。魏将曹仁围宁,吕蒙往救之。
        ——《太平御览》卷二百八十五
        《吴志》曰: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周瑜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太平御览》卷四百七
        《吴志》曰:周瑜荐鲁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召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独引肃还,合榻对食。
        ——《太平御览》卷六百三十一
        《魏志》曰:曹仁字子孝,太祖从弟也。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太平御览》卷三百三十七
        王沈《魏书》曰:李通拜汝南太守,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与诸将击之。 通亲下马入围拔鹿角,勇冠诸将军。
        ——《太平御览》卷三百三十七
        《荆州先德传》曰:周瑜领南郡,以庞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
        ——《太平御览》卷二百六十四
        《蜀志》曰: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权遣周瑜等助之,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
        ——(《太平御览》卷一百一十七)
        张勃《吴录》曰:长沙桓王在历阳,遣书呼周瑜。瑜将兵五百人,船粮器杖,星夜驰赴。王大喜,执瑜手曰:“卿至,谐矣。”
        ——《太平御览》卷四百六十七
        《吴录》曰:吴中呼周瑜为“周郎”。瑜精意音乐,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而顾。时吴人谣曰:“曲复误,周郎顾。”
        ——《太平御览》卷五百六十四
        《江表传》曰:孙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十馀人共送刘备,大 宴会叙别。昭、肃等皆出,权独与刘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太平御览》卷四百八十九
        《江表传》曰:周瑜破魏军,曹公复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疫,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又曰:刘备进驻鄂县之樊口,诸葛诣吴未还,闻曹公军下,恐惧,日遣逻吏於水次候权军。吏望见周瑜船,驰还白备。备曰:“何以知非青徐军耶?”吏对曰:“以船知之。”备遣人慰劳瑜,瑜曰:“有军任,不得委署。傥能屈威,副其所望。”备谓张飞、关羽曰:“彼欲致我,今自托於东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距曹氏,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太平御览》卷七百七十
        另附:刀剑录中关于周瑜的记载
        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铜越炭作之,文曰大吴,小篆书。又赤乌年中 ,有人得淮阴侯韩信剑,帝以赐周瑜。 (追赐?)
        ——南朝·陶弘景《古今刀剑录》
        注:与三国志记裴注重复史料未录I


        6楼2013-10-11 22:37
        回复
          感谢科普,资料好有用!!!!


          8楼2013-10-11 23:07
          回复
            哈哈历史才是最可爱的啊!很多资料都找不到,必须顶顶=v=


            9楼2013-10-12 11:11
            回复
              资料好详细!感谢整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10-15 12:23
              回复
                孙策之始得王朗也,谴让之,使张昭私问朗,朗誓不屈,策忿而不敢害也,留置曲阿。建安三年,太祖表征朗。策遣之,太祖问曰:“孙策何以得至此邪?”朗曰:“策勇冠一世,有隽才大志;张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之;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谋而有成,所规不细,终为天下大贼,非徒狗盗而已。”
                –––––––––––––––––
                原本陈寿就是个大瑜黑,做注的这斐松之更是个扬刘贬曹支持者外加大瑜黑,选取的好多史书都是XX论之类,主观思想太强烈,而且偏心得很明显。以上这段评价倒是靠谱理由却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10-17 12:51
                收起回复
                  技术流啊(* ̄▽ ̄)y
                  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是南铜越炭作之,文曰大吴,小篆书。又赤乌年中 ,有人得淮阴侯韩信剑,帝以赐周瑜。 (追赐?)
                  ——南朝·陶弘景《古今刀剑录》
                  权仔你太可爱了~


                  13楼2013-10-19 23:02
                  回复
                    感谢吧主大人整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10-29 19:02
                    回复
                      好久没来了,在建安那边也有不少这种东西,不知道哪里能找到吴书之类的地方杂史…陈寿撰志很多是根据地方杂史写的啊QWQ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1-01 16: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