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吧 关注:40,294贴子:191,474

《资治通鉴≫名句名段汇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通鉴中不乏名句名段,余以为须懂之、诵之、记之,烂熟于心后或可运用之!在下一人之力着实单薄,望众吧友共汇总之、解析之,时常查阅~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3-09-28 00:05回复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出自卷一•前四〇三年
    此句乃魏国李克识人之术。
    第一,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
    第二,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
    第三,达视其所举。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是良士真人,若嬖谗臣则不可重用;
    第四,穷视其所不为。当一个人处于困境不得志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违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
    第五,贫视其所不取。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可守节,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关于识人之术,余以为除去麻衣神相之流,集大成者当属≪冰鉴≫一书,好者可阅之。


    2楼2013-09-28 01:16
    收起回复
      好帖,精彩,深刻。
      比那些满眼只看到权谋的帖子不知好多少,这才是看通鉴的正道。
      望加精 (现在没吧主好像没法加精,先记着)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9-28 07:31
      收起回复
        前排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9-28 07:46
        回复
          前排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9-28 07:46
          收起回复
            好像冰鉴上也有类似的话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9-28 10:56
            收起回复
              「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出自卷一•前三七七年
              此段乃子思(孔子嫡孙孔伋)论“君不君、臣不臣”之现象。
              一个君主自以为是,便不善于听取众人的意见,久而久之,大家便不再提出自己的意见。为何?因为“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作为君主,即使事情处理对了而没有听取众议,也是排斥了众人的意见,更何况众人都附和君主错误见解而助长邪恶之风呢!不论是非而乐于让别人赞扬,这样的君主是无比的昏暗 ;不看是否有道理而一味阿谀奉承,这样的臣下是无比的谄媚。君主昏暗而臣下谄媚,这样居于百姓之上,老百姓是不会同意的。长此以往,国家就不象国家了。无国还谈何君臣之道?!故而君不君、臣不臣。


              7楼2013-09-28 12:32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8楼2013-09-28 14:58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9楼2013-09-28 17:02
                  收起回复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
                    岂不哀哉!」——卷二•前三五九年 此段乃温公论“信”,《说文》云:欺,诈欺也。信,诚也。 诚信是君王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诚信来保护;不讲信誉就无法服众。没有人民守位,国家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只有愚者才反其道而行之,欺骗邻国、百姓,更有甚者欺骗兄弟、父子。当上级与下属互相猜忌,父子、兄弟间互不信任,岂有不败之理?而靠欺骗最终得不偿失。这岂不令人痛心?!治国治家者当记之。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3-09-28 21:54
                    回复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卷二•前三五九年 此句乃公孙鞅(即商鞅、卫鞅,姬姓公孙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不可叫姬鞅)对秦孝公说的话,有高尚品德的人,有自己的原则,是不会随波逐流的;能成就大事业的人是不会与多数人商榷的,与之讨论只会只会徒增口舌之辩。作为君主,一开始做事时不需要与老百姓商量,老百姓只可以一起享受成功的果实即可。此处注意,不和老百姓商量不同于不与臣子商量,不然就成了7楼所讲的,「君不君、臣不臣」的现象了~作为领导当记之~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3-09-30 12:24
                      回复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卷二•前三五三年 此句乃孙膑之语。排解双方的争斗,不能用拳脚将其双方打开,更不能出手相助一方,要撇开敌人充实的地方,冲击敌人空虚的地方。局势发生了被阻遏的变化,敌人对原来的进攻计划必然有所顾忌。就自然会解除。后以事件而成一成语,又为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3-10-02 22:43
                        回复
                          都是楼主自己写的吗? 真好文采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10-05 16:35
                          收起回复
                            楼主写得极好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10-07 17:23
                            收起回复
                              「主不备难,难必至矣!」——卷一•前四〇三年
                              此句为智国(晋国大夫,与智瑶同族)因智襄子“戏康子而侮段规”一事而向智瑶进谏之语。
                              注:此处有两个版本,十二行本为「主不备,难必至矣!」
                              一个人若不防备招来灾祸,灾祸就必然要来!借用≪论语•卫灵公≫中一句话来诠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I


                              16楼2013-10-07 18: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