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研究哲学大都是"伪问题"(加双引号证明这是一个需要考究的词,不要用汉语的日常理解规则去理解,伪问题不是"虚伪的问题"的意思,中国人就喜欢望文生义,这是汉语带来的不好的习惯), 哲学在早期层出现过大量的的伪问题, 但是到罗素的解析哲学之后 把数理逻辑的规范性引入哲学,去除了大量的伪问题.. 既然中国人具有先天的坏毛病,所以我建议要先看罗素的哲学再来研究哲学(附加一句: 最好是看英文版的文献,因为汉语是在是一种含糊的语言,会造成太多的歧义,在这里你相信我就行了)
我把汉语的含糊表达 的成因告诉你:
1 汉语的名词没有冠词
2 汉语的句子成分不清晰 经常使用拆分的替代结构 介词重赘(在……地方的地方,把在……地方的东西吃掉)
3 汉语的从句不清晰 没有从句的标志词
4 汉语的动词没有时态结构 导致第3条毛病(因为无法判断一个动词究竟是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
5 汉语的构词和句子成分混淆
这是语言学上的5点成因, 要明白一点:这是汉语含糊的"成因" 不是"证明"!!! 要证明只能举例子..
我可以举个例子:
比如。 “主语 + v + A的B是C的D” 这种句型。
我承认我的愚蠢是他死亡的原因
类似的句型还有很多... 汉语是世界上最含糊的语言 这种语言适合写诗(所以中国的诗很多) 但是汉语绝对不适合做科学论述! 并且长期使用汉语也容易使人的思维变得含糊 梗概而无精密的逻辑细节.
我把汉语的含糊表达 的成因告诉你:
1 汉语的名词没有冠词
2 汉语的句子成分不清晰 经常使用拆分的替代结构 介词重赘(在……地方的地方,把在……地方的东西吃掉)
3 汉语的从句不清晰 没有从句的标志词
4 汉语的动词没有时态结构 导致第3条毛病(因为无法判断一个动词究竟是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
5 汉语的构词和句子成分混淆
这是语言学上的5点成因, 要明白一点:这是汉语含糊的"成因" 不是"证明"!!! 要证明只能举例子..
我可以举个例子:
比如。 “主语 + v + A的B是C的D” 这种句型。
我承认我的愚蠢是他死亡的原因
类似的句型还有很多... 汉语是世界上最含糊的语言 这种语言适合写诗(所以中国的诗很多) 但是汉语绝对不适合做科学论述! 并且长期使用汉语也容易使人的思维变得含糊 梗概而无精密的逻辑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