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吧 关注:946,953贴子:10,796,031
  • 1回复贴,共1

(转)与民争利最严重的国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贫富分化源于国家“与民争利” 丁咚文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 段时间以来,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 城市出现了日益严峻的“用工荒”,一 边是日益庞大的人口,一边是大量企 业招不到人。 而据世界银行最新报告,美国5% 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 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 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 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这两个现象集中体现了中国在过 去数十年来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所实施 的经济复苏政策的重大弊病。前者说 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东部地 区长期实行的低收入政策对民工越来 越缺乏吸引力;后者说明,少数人掌 握巨额财富奠定在多数人贫穷的基础 之上。在全球化、市场化程度越来越 高的今天,这一政策越来越显得不合 时宜,不仅会加深社会矛盾,引发民 众不满,导致社会不安和动荡,从长 远来看,还必将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健康发展。 换句话说,中国为了保持长期稳 定的高速增长,采取了“与民争利”的 政策策略,将国家发展建立在多数国 民的痛苦之上,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 方面: 首先是在改革前期,中国国民承 受了巨大的改革“阵痛”:为了实现改 革攻坚的战略目标,大量企业员工纷 纷失业(为避免让人联想到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的“阶级剥削”,当时用的 是“下岗”一词),从而失去了收入来 源,自谋出路。他们是改革前期的重 大牺牲者,为了实现国家发展利益, 国家抛弃了拖累市场经济发展的“包 袱”,将习惯于计划经济的国民活生生 地推向无情的市场,可见中国如今的 发展成果,饱含了国民的血泪。 其次是为了保持长期稳定的高速 增长,国家实行低工资政策。虽然中 国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经济总量逐 年上升,到2010年底已经超过日本居 世界第二,但国民的工资收入水平却 长期维持在低水平上,呈现出多重矛 盾: 一是低收入与高税收的矛盾。自 从朱镕基政府实行分税制后,中国政 府的财政状况逐年上升,有效提高了 中央政府驾驭经济的能力。而财政增 长的基础是税收增长,企业为了上缴 利税,就会拼命降低劳动成本,而低 工资是其必然结果。
贫富分化源于国家“与民争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8-05 21:23回复
    二是低收入与高利润的矛盾。中 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少数 人掌握了多数的社会财富,形成了特 殊利益集团。正如前文的数据,中国 1%的家庭掌握了全社会41.4%的财 富。而他们的财富奠定在高利润的基 础上,除了特权阶层利用自身优势获 得超过自身能力的社会财富之外,更 多的社会财富取决于高利润,基于多 数国民的低收入之上。国家允许这种 情况存在,主要着眼于调动“资本 家”的逐利冲动,提高他们参与经济建 设的积极性,而与此同时,却是牺牲 了多数人的利益。 三是低收入与高物价的矛盾。最 新媒体调查显示,九成多受访者认 为,工资坐的是牛车,CPI坐的是高 铁,两者之间的涨幅差距,太大了。 工资上涨幅度远远落后于物价上涨幅 度,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钱多了、人 民币升值了,但与此同时多数国民感 觉生活水平不是上升了,而是下降 了,幸福感也越来越低了。 一方面这是因为工资的基础过于 薄弱,以此为基数的工资上涨水平长 期滞后于物价上涨水平,说句形象的 话,物价上涨搞的是“市场经济”,而 工资上涨还在搞“计划经济”,后者自 然比不上前者。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成 为推动物价上涨的动因,据有关统计 数据显示,在实行分税制后,地方政 府的财政收入多数仰赖于“土地财 政”,房地产热带动了地方财政收入的 增长,也带动了经济发展,与此同 时,还带来了高房价,高房价推动社 会整体价格水平的提高。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8-05 2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