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害董贵妃就是残暴不仁吗?还是只要董贵妃有危险,动手的人就有事呢?
曹操有一件被严重批评的丑事,就是杀害董贵妃,《三国演义》的回目甚至题为「国贼行凶杀贵妃」,遂使悯怀怜心的人痛心疾首。事出必有因,在看曹操如何残暴之前,可以先看看动机,或者是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要把眼光拘泥于部分,要看就看前因后果。
曹操为什么要专杀董贵妃呢?董贵妃与曹操有利害关系吗?原来董贵妃是军阀董承的女儿(不过《三国演义》上却提董贵妃是董承的妹妹)进贡给献帝当妃子,献帝原先已有伏皇后。然后是董承阴谋杀害曹操,结果被曹操先发制人,下令将董承全族杀害,所以董贵妃因此而被波及而致死。那么前因就很清楚,是董承想要杀害曹操,结果曹操自卫反应,倒杀董承。如果被董承的阴谋成功,那就是诛杀董卓的再版,两者比较相当明显:董卓与曹操都是位居大权之人,阴谋反叛暗杀的人都是来自内部而非外来,但是前者成功政变,后者失败。
而且还加上贴身侍卫徐他等欲刺杀曹操,但被许褚发觉而击杀,贴身侍卫刺杀曹操就像极了吕布刺董卓,背后是否有人指使?与董承刺杀曹操之事有没有关连?值得怀疑。
再来就是逻辑问题,如果别人要杀你,那么你应该作如何反应?劝说别人不要动手?还是逃走不让别人杀害?还是阻止此事?如果决定阻止此事,那如何处置呢?加强防卫,以防万一,或是直接也把别人杀害呢?不管是谁杀谁,罪恶理应相同,如果董承刺杀曹操成功,会不会改称为「国舅凶杀丞相」呢?不过曹操是聪明人,生命比较重要,即令有负天下又何妨?只有死人才不会叛变。人虽无杀虎之意,虎却有害人之心,不如先下手为强,对错留给后人评论,但对当时的曹操,却可免死亡之忧。
董贵妃因受父亲的连累而致死,并不因为身为外戚而悻免。也许小说要用此表示曹操的拔扈,但话说回来,献帝如有真权实力,大可对董卓、曹操直接赐死,而不必使用密诏小手段。讲难听一点,献帝原本经董卓之乱,自身难保,连生存都有问题,身边早已无真正的效命忠臣,当时献帝的周围,根本就是踏在曹操人马的基础。如果没有曹操的迎奉,光靠董承采用董卓式的抢劫掠夺,最受饱受粮草短缺的威胁,很快就会丧命。另外一方面,如果献帝真的用密诏方式利用权臣除掉权臣,那不过是去了一头熊罴,换来一头老虎。
三国乱世中,争权夺利的人几乎都是昔日的政府官员,而权力的基础则建立在军队的实力。几人称王几人称公,只要战争失败,袁术、袁绍四世三公还是得失败;只要战争胜利,孙权、刘备就可以称霸一方。汉献帝贵为天子,没有军队效命于他,想宰曹操就有点困难;董承若真的军队实力比曹操强,直接起兵号召勤王就可杀了曹操,袁绍与曹操对决,还不是靠战争决胜负。董承暗杀曹操成功或失败,并没什么好婉惜。
董贵妃的死因就是因为其父亲董承暗杀曹操失败,争权夺利失败连累女儿,如此而已,没什么仁不仁的评价。古代的叛变罪可连族,曹操没有必要仁心放过董贵妃吗?尤其是当时的环境。董承都想杀曹操,曹操反杀董承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董承不义在先,就不能怪曹操不仁在后。
曹操不过是自卫,真正要为董贵妃负责的人是董承,因为恐怖行动暗算失败而引来报复。
曹操有一件被严重批评的丑事,就是杀害董贵妃,《三国演义》的回目甚至题为「国贼行凶杀贵妃」,遂使悯怀怜心的人痛心疾首。事出必有因,在看曹操如何残暴之前,可以先看看动机,或者是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要把眼光拘泥于部分,要看就看前因后果。
曹操为什么要专杀董贵妃呢?董贵妃与曹操有利害关系吗?原来董贵妃是军阀董承的女儿(不过《三国演义》上却提董贵妃是董承的妹妹)进贡给献帝当妃子,献帝原先已有伏皇后。然后是董承阴谋杀害曹操,结果被曹操先发制人,下令将董承全族杀害,所以董贵妃因此而被波及而致死。那么前因就很清楚,是董承想要杀害曹操,结果曹操自卫反应,倒杀董承。如果被董承的阴谋成功,那就是诛杀董卓的再版,两者比较相当明显:董卓与曹操都是位居大权之人,阴谋反叛暗杀的人都是来自内部而非外来,但是前者成功政变,后者失败。
而且还加上贴身侍卫徐他等欲刺杀曹操,但被许褚发觉而击杀,贴身侍卫刺杀曹操就像极了吕布刺董卓,背后是否有人指使?与董承刺杀曹操之事有没有关连?值得怀疑。
再来就是逻辑问题,如果别人要杀你,那么你应该作如何反应?劝说别人不要动手?还是逃走不让别人杀害?还是阻止此事?如果决定阻止此事,那如何处置呢?加强防卫,以防万一,或是直接也把别人杀害呢?不管是谁杀谁,罪恶理应相同,如果董承刺杀曹操成功,会不会改称为「国舅凶杀丞相」呢?不过曹操是聪明人,生命比较重要,即令有负天下又何妨?只有死人才不会叛变。人虽无杀虎之意,虎却有害人之心,不如先下手为强,对错留给后人评论,但对当时的曹操,却可免死亡之忧。
董贵妃因受父亲的连累而致死,并不因为身为外戚而悻免。也许小说要用此表示曹操的拔扈,但话说回来,献帝如有真权实力,大可对董卓、曹操直接赐死,而不必使用密诏小手段。讲难听一点,献帝原本经董卓之乱,自身难保,连生存都有问题,身边早已无真正的效命忠臣,当时献帝的周围,根本就是踏在曹操人马的基础。如果没有曹操的迎奉,光靠董承采用董卓式的抢劫掠夺,最受饱受粮草短缺的威胁,很快就会丧命。另外一方面,如果献帝真的用密诏方式利用权臣除掉权臣,那不过是去了一头熊罴,换来一头老虎。
三国乱世中,争权夺利的人几乎都是昔日的政府官员,而权力的基础则建立在军队的实力。几人称王几人称公,只要战争失败,袁术、袁绍四世三公还是得失败;只要战争胜利,孙权、刘备就可以称霸一方。汉献帝贵为天子,没有军队效命于他,想宰曹操就有点困难;董承若真的军队实力比曹操强,直接起兵号召勤王就可杀了曹操,袁绍与曹操对决,还不是靠战争决胜负。董承暗杀曹操成功或失败,并没什么好婉惜。
董贵妃的死因就是因为其父亲董承暗杀曹操失败,争权夺利失败连累女儿,如此而已,没什么仁不仁的评价。古代的叛变罪可连族,曹操没有必要仁心放过董贵妃吗?尤其是当时的环境。董承都想杀曹操,曹操反杀董承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董承不义在先,就不能怪曹操不仁在后。
曹操不过是自卫,真正要为董贵妃负责的人是董承,因为恐怖行动暗算失败而引来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