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吧 关注:739,629贴子:3,391,334
  • 23回复贴,共1
“我是一个爱自由的人---我最怕的是一个猜疑,冷酷,不容忍的社会。我深深地感觉到你们的笔战里,双方都含有一点不容忍的态度,所以不知不觉地影响了不少的少年朋友,暗示他们朝着冷酷,不容忍的方向走,这是最可惋惜的。”1926年 胡适致周作人鲁迅陈源信。


IP属地:吉林1楼2013-02-04 13:16回复


    3楼2013-02-04 13:31
    回复
      美国缅怀中国饥荒 呵呵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2-04 13:34
      收起回复
        【我们的教育,最大的失败是历史】
        我们的教育,最大的失败是历史,历史是引导孩子建立正常思维和价值观的最有趣读本。可我们的历史课本,却沦为政治读物,满书都是政治术语,丝毫不见对人性的分析解剖。最失败的是,历史教育粉饰暴力,贬斥思想与智慧,给孩子输灌了暴力至上的价值观念,必须要对历史课本进行修订,不要让孩子再喝狼奶。
        这条最后一句有明显倾向性


        IP属地:吉林8楼2013-02-04 13:57
        回复
          我了解你们的种族。它是由绵羊组成的。他们给少数人统治着,很少或是从来没有给多数人统治过。他们抑制了自己的感情和信仰,跟随着一小撮最会喊叫的人。有时候那喊叫的一小撮人是对的,有时候是错的;可是那没关系,大伙儿总跟着它——马克·吐温


          IP属地:吉林11楼2013-02-04 14:18
          收起回复
            1917年的北大,有一群教授:梁漱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刘文典,27岁;林损,27岁;周作人,33岁;陈独秀,39岁;朱希祖,39岁…校长是蔡元培,50岁。最年轻的是画法研究会导师徐悲鸿,23岁。这个年龄,搁现在许多人还是"啃老一族",而前辈们已经成为大师了。什么原因呢?
            自身的苦难使得他们自强
            眼界使得他们羡慕嫉妒产生强烈的欲望
            周围相同相似的苦难,感同身受下,大开眼界对比下,促使他们不停的思考!不停的思考~~
            再加上借鉴,融合那时的一部分国外皆知,国内寥寥的先进思想,成为自己独特的人文!


            IP属地:吉林12楼2013-02-04 14:33
            回复
              品德是无法伪造的,也无法像衣服一样随兴地穿上或脱下来丢在一旁。就像木头的纹路源自树木的中心,品德的成长与发育也需要时间和滋养。也因此,我们日复一日地写下自身的命运,因为我们的所为毫不留情地决定我们的命运。我相信这就是人生的最高逻辑和法则。——宋美龄


              IP属地:吉林13楼2013-02-04 14:51
              回复
                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陈独秀《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


                IP属地:吉林14楼2013-02-04 15: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