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unwin吧 关注:4贴子:381

技术做的再好也只是效益的创造者而不是收益的支配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埋头画图有钱途却没有前途


1楼2012-12-28 10:28回复
    最近接触了几个研究生时的同学,有所感触,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与大家共勉,希望明年的今天我能更好吧。
    我是09年过的注岩,当初想都没想就15w/3y挂出去了。注岩给我带来的好处最多的也就是这15w了,其次就是工作上说话时会有一点点的底气。现在想想如果还有岩土证在手里,我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拿着这个证去找份工作作为新起点。这么决定的原因,并不是钱或者说收入的原因,而是因为我感觉我没有利用好这个证的黄金期到外面创出自己的天地,等2013年我的第一个注册到期时,也许已经没有机会了。
    我现在就职于北京的一个科研企业,加上挂证的5w/年,税前总收入大概在20w/年上下,这样的收入在这样的城市也许算中等吧,也许中下。(也许这里还有很多人还在为20w年薪奋斗,我要说的是,只要努力,对岩土人来说20w真的只是个起点。)
    很多人(少数人除外)可能会认为我现在的工资很高了,该满足了。可是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 ,当你现在就能一眼看穿你今后一辈子所能走的路时,你就不再有激情了。我现在的工作就是这样,从事着岩土的行业,却连基本的基坑设计、边坡设计都不懂,如果不选择变动,我现在就可以看到我退休前在这个单位所能走的所有的路。而这不是我想要的。
    其实人是个矛盾的动物,当你收入5w时,你会想着10w,当你收入10w时 ,你会想着20w。最近连续接待了2个研究生时读结构的同学,一个同学毕业后做的钢结构,目前通过注岩、注结构,正在考注册建筑,现在的工资待遇和我差不多,正在准备评高工,以后的目标是到处给人当专家,工作前景-光明,这是我对他的评价;另一个同学毕业后去了二级城市做桥梁设计,目前在北京参加注册结构培训班,现在工资和我差不多,略高,以后的目标是高校当老师,兼职开个设计事务所,目标年薪50w,工作前景-无可限量,这是我对他的评价。
    两个都是我同宿舍的人,我们都毕业6年了,从目前上看我和他们的待遇水平还处在同一线上(当然没考虑城市因素了),可是可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也许就是评完高工后,他们就会远远的把我抛在后面了,而主要原因在于毕业后从事工作的知识积累,工作6年了,除了半懂得可怜的桩基检测,我什么都没留下,如果说做二次择业的话,我的工作经历基本不会带给我任何好处。而他们两个,6年的积累已经让他们在他们所从事专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就是说我落后他们基本上是整整的6年时间,这就是工作选择带给人的差距。
    对于刚毕业的人,可能更多的人会选择待遇第一,工作第二。可是现在的我觉得对于一辈子来说,工作第一,开始的待遇应该放在第二。如果一份工作能让你形成大量的知识的原始积累,而且这种积累是你以后的工作所需要的,那么这份工作就应该是你可以选择的,而且对于这个社会来说,跳槽已经是一种趋势,当一个单位的待遇和职位已经无法满足你的时候,会有更好的前景等着你,前提是你够水平。我一高中同学,大专毕业时在厦门画图,一个月1500,10年过去了,他通过注册电气考试,目前待遇25w/y。这就是一个知识积累的最好凭证。所以说当你对现在工作不满时,请努力积累经验,努力提升自己,机会会有的。
    对于一个已经年过30,有家、有孩子的人来说,有时候选择真的很难。我就是这样的人,有家要养、有房子要供,当做一个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太多了,有时候甚至失去了选择的权利。总感觉给自己奋斗的时间已经很少了,我对自己说如果35岁之前没有突破,也许这辈子我就这样了,所以我总是努力的告诉自己:加油加油。今年报考了注册建造、注册结构基础,明年准备拼命注册结构专业,不为别的,只是希望所有这些能给我一个更好的二次选择的机会,加油吧,岩友们,明天会更好。其实时间永不停歇,如果你用了更多的时间在抱怨,不如多点时间学习,多点时间进步。工作第一,待遇第二的前提最少你能养活你自己,最好的工作是你的同事都是比你优秀的人
    (转自论坛2011年的一个回复,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2-12-28 12:08
    回复
      不提拔你,就因为你只想把工作做好 我有个朋友,他30出头,在500强公司做技术经理。他戴无边眼镜,穿一身土黄色的夹克,下面是一条常年不洗的牛仔裤加休闲皮鞋,典型技术高手范。三年前,他帮助公司解决两个很大技术难题。当年的年会,大中华区的总裁拍着他的肩膀说,有前途!大家频频举杯,大家和他自己都觉得,小子机会来了!但是两年过去了,身边的人蹭蹭往上升,很多水平不如他的人还已经成为高管,只有他还是纹丝不动。
      对于职场,他的想法象山楂树之恋一样单纯,他觉得职场就是一个靠本事吃饭的地方,只要提高能力,没有必要主动提要求,一切都会有的!但是又过去一年,他的技术越来越好,晋升之路却越来越长。他的问题很简单,为什么我什么都不要,一心只想把事情做好,却没有晋升?
      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什么都不要,一心就想把事情做好。”
      他违背了一条职业发展的黄金定律,我建议你认真把他抄下来,没事给自己重复重复再重复
      在忠诚的前提下,能力越高越好,在不确定忠诚的前提下,能力越低越好。”
      如果把职场人士做个分类,结合现在流行的三国杀, 职场人士大致能够分为五类:“忠臣,太监,庸臣,勇将,主公。”
      忠臣是企业里面最受欢迎的人,即忠心耿耿,又能力卓越。左手握大权,右手握期权,企业的核心部门的核心位置,一般都挤满忠臣,企业核心上升通道,也往往留给重臣。比如说周瑜,比如说诸葛亮。
      太监在企业里属于向上吃香,向下招人恨,但总能屹立不倒的人。我们从小听到关于马屁精的故事,难道还少吗?事实上太监也很委屈,他们的晋升与其说是因为马屁,还不如说是因为主公,他的确有很多需要太监的职位——比如说集团的总助、财务(涉及上市等不算)人力,这些位置,其实谁干都差不多,但却有太多内幕不足为外人道,这就是很好的太监职位;再比如当企业有了成型的制度和品牌,又准备开拓一个势在必得的市场,太监型的选手往往会毫无悬念的出列。其实管理者也知道太监能力不高,但是能力不高本身是一种竞争力。谁愿意有一个野心勃勃的财务或者人力资源经理?事实上,在中国这个还没有形成契约精神的职场,太监选手相当抢手。
      再来说庸臣,这种人数量庞大,成绩平平,碌碌无为,你现在从文章里面抬头一看,几乎满眼都是,跳过不表。而主公,就是公司的头目,这也不用细说。
      最有意思的是第五种人:勇将,他们战功累累,战斗值很高,没事还业余学习提升经验值,问题是他们的物质要求不多,正义感却随着能力与日俱增,更糟糕的是他们能力太高,不太受控。对于这种人,企业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如果要出个大招必须请这几位爷,恨的是一没伺候好,他们就到对手那里去了。这意味着你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勇将来,大招还没有来得及出,说不定还得接个大招(前段时间的国美电器,貌似如此)在无法出招和接招中间,很多企业会选择让勇将远离核心业务——在核心的地方,庸人都比勇将好,这更让牛人们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奸人当道。勇将于是换个地方征战,一直到老到打不动了,就被职场一脚踢出来。
      这样的“实在人”比比皆是。比如说在曹操看来,扬修就是那个领导放PPT他总是知道下一张的人,简直可恨极了。在宋高宗看起来,岳飞就是总在希望老领导空降回来做CEO的人,实在比金匹术还要可恨。所以在今天的职场,勇将冲锋杀敌在业务部门,重臣守京城管集团总部,太监在内宫运作财务人力,庸人则到处混着。这样的布局看似不妥,其实是企业内部运作效益最大化的最优机制。与其说是权谋,不如说是制衡。
      看出来了吗?不管你现在是勇将还是庸才,最好都先提升一下你的忠诚度,很容易“被岳飞”掉。
      提升忠诚其实不难,有软实力也有硬实力。如果你平时可以八面玲珑,心领神会,六一不陪孩子去陪老板打一天高尔夫,那你属于软实力比较强的一类。但是如果你觉得溜须拍马非你所愿,也可以提升硬实力——比如说你可以调整你的能力发展方向,使之与上司合作更好;或者让自己有些必须依托公司才能办到的事情,让公司对你有所控制……如果这些你也懒得做,那就买个房再结个婚,然后让大家都知道你有十年时间禁不起折腾?——不是开玩笑,很多公司招聘重要岗位,非已婚人士不行,买了房子更佳。
      回到开头那个故事, 我告诉那个哥们,你现在就是一勇将。如果你希望希望晋级重臣,你得有个什么事让公司能管着你,古时把自己的家眷送到京城,给天朝养着,就是这个意思。他出门仰天长啸恍然大悟,回家写了个Email,要求明年公司出笔钱让他出国进修业务。三个月后,预算批了下来,半年后,他升了。
      我想老板也长吁一口气,他终于是自己人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2-12-29 12:13
      收起回复
        想起之前听某地产宣讲会时说的那句话
        三流的企业做产品
        二流的企业做品牌
        一流的企业做标杆
        然后仔细想想三类企业不过就是一个企业经历的三个阶段
        首先在抓住机遇的情况下大肆扩张
        粗放型生产产品 低附加值
        人力密集型模式
        不在意风险控制与利害对冲
        以速度和产量作为发展的两架马车
        其次思考发展路上经历的教训
        意识到低附加值的模式不能长久
        开始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包装
        探索技术密集型路线
        注意企业发展模式路线的调整
        最后在企业成为行业龙头以后
        开始思考行业的未来
        兵熊熊一个 将熊熊一窝
        龙头企业可能火了一个行业
        也可能会毁了一个行业
        三流的企业 二流的企业 一流的企业
        三流的男人 二流的男人 一流的男人
        其实都是一样的


        11楼2013-11-29 12:33
        回复
          人类的全部智慧,都涵括在这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12楼2013-11-29 18:33
          回复
            从中介那里听到
            今年注岩的价格已经涨到45w了
            首先恭喜大师兄
            其次希望到我能考的时候也要一次就过
            最好还能挂靠
            最后价格呢
            就算跌到30w也可以接受


            13楼2014-03-26 18:34
            回复
              我感觉我考不过注岩了
              想想就一个简单的二级建造师
              去年报名之后找各种理由不看书
              确实那时候在学车,在实习,在帮导师做项目
              最后囫囵吞枣看了一周的书
              实务和施工侥幸过了
              法规果然挂了
              然后还很开心
              觉得今年只要考一门法规就行了
              肯定没问题的
              而今年呢
              不用学车了
              不用帮导师做项目了
              竟然到考试前一天才突然想起来
              第二天就考法规了
              早晨起来看一上午的书
              去打印店打印了准考证
              下午坐公交就去考试了
              就这样的态度
              二建都考不过
              考注岩?
              考个屁!


              14楼2014-06-01 18:07
              收起回复
                今天还在跟我妈絮叨考研的事,虽然嘴上一直说着考验考验,但是内心深处还是没有类似面对高考的那种决心,有时候甚至任性的想就这样吧,考上了也不一定学到什么,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什么动力,虽然作为一个大学生即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总是缺少积极向上的动力,可能是阴暗面看的多了,对这个社会也就失望了,但是听到妈妈用着低沉的声音说起他俩的岁数的时候。。。再加上这两天一个两年没回来的同学回来了,从他嘴里听到了这两年属于他的奋斗,赚到了不少钱,体会到了从未体会到的辛劳,于是乎我真切的知道了真本领的用处,似乎动力就这样来了,小时候的我还知道什么叫做人活一口气,不知道怎么越大越没干劲,还好,还能来得及,你这个帖子也让我的信念又深了一点,排除机遇的影响因素,最能改变人的命运的也就知识和胆识了,我希望十年后是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6-02 22:17
                收起回复
                  说实话,我对生活的理解是安逸,快乐,我真正向往的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生活,但是中国人的正统思想是男儿志在四方,男人就应该为所谓的鸿鹄大志去奋斗,我真的很烦这种甚至所有的中国式思维,却又不得不按照自己的中国式思维行走,感觉奋斗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自己,好像只是为了衣锦还乡那一瞬间的充实,这大概就是我以前提不起干劲的原因吧。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6-02 22:26
                  收起回复
                    听说集齐七张就能召唤神兽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6-14 11:32
                    收起回复
                      落户上海已经审核通过,顺便恭喜德国和阿根廷成功晋级


                      18楼2014-07-06 02:04
                      收起回复
                        谁是效益的创造者
                        谁又是收益的支配者
                        房地产不产生价值
                        只是社会资源的复杂整合
                        说白了就是给政府打工的
                        所以谁是收益的支配者一目了然
                        房地产在做什么事
                        跟金融业有关系吗
                        为什么美国房地产盘整期所有重资产的企业全死掉
                        只有像铁狮门这种轻资产的企业活了下来
                        现在中国房地产也进入了一个盘整期
                        到底会有多少企业死掉
                        财务自由的路还有很远
                        且走且珍惜


                        19楼2014-08-14 16:23
                        回复

                          看到右下角的每月可用余额
                          心情真是一点都不好
                          好久都没有今天这么失落过

                          一直都没有多少钱
                          但是也从来没把钱看的多重过
                          在上海每个月三千块。。。
                          这实在是一个挑战
                          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么渴望钱
                          我一直都不太重视二级建造师
                          所以我连考试都没有放心上准备
                          今年又是裸考
                          竟然还抱着一丝幻想能过
                          这样每年挂靠又能多挣一万块钱了
                          天真好天真
                          我又在想时间能不能过得快一点点
                          能到2016年
                          那时候我工资肯定也涨了
                          而且年限也够考注岩了
                          如果碰巧能考过
                          每年又能多赚十几万的挂靠费
                          真是想钱想疯了

                          在付今年的一成首付之前
                          先把身上所有的钱统计下
                          等到明年办理按揭每月只有三千块可用余额的时候
                          可以关灯流泪啃着窝窝头告诉自己
                          曾经我的可用余额也六位数过


                          20楼2014-08-22 20:11
                          回复
                            书读好了其实也是有钱途的,可惜我跑偏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08-23 18:12
                            回复

                              一夜回到解放前,2007年高中毕业以后第二次感到经济压力的推背感,加油


                              22楼2014-08-31 13: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