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极地吧 关注:7,045贴子:235,218
百度


1楼2012-11-12 00:50回复
    我确实“消失”了一段时间。
    这一段时间做了两件事,或者说,正在做两件事。
    一个是PocketSphinx 到 .NET Platform 的移植。
    把纯C移植到托管环境,加C++封装,以便于C#或者VB使用。
    做P/Invoke也可以,但是要包装的部分太多了,而且有很多系统不能较好的支持Native代码。
    纯CLR显然是最好的选择,这样的话,有Mono的地方,包括Android在内,都可以用PocketSphinx了。
    这个项目在google code 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项目名称 pocketsphinxnet,支持svn。
    找个活看起来挺轻松,其实很艰苦,尤其是去掉msvcrt依赖的这一步特别困难。
    最后用的是tlibc加上一些手工的修正,才得到了纯CLR代码。
    当然,它还是C的;C#的能做,那就要移植Sphinx4(Java)的,这个工作量也很大,
    我目前做了一半,后一半什么时候做,待定。


    2楼2012-11-12 00:56
    收起回复
      这是到google code 上pocketsphinxnet 的链接
      http://code.google.com/p/pocketsphinxnet/


      3楼2012-11-12 00:57
      回复
        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无线输电。


        4楼2012-11-12 00:57
        回复
          现在我桌面上摆着一个自制的无限输电发射器。
          信号源是一个AVR32单片机,主频12MHz,程序如下
          #include "avr/io.h"
          #include "avr/delay.h"
          int main()
          {
          DDRA = 1;
          PORTA = 0;
          while(1)
          {
          PORTA = ~PORTA;
          _delay_us(20);
          } return 0;
          }


          5楼2012-11-12 00:59
          回复
            了解单片机的基本上能明白。
            就是用PORTA.0输出+5V/0V来回翻转的方波信号。
            频率,身边的示波器显式为260.889kHz,也就是大约260kHz。
            选这个数,而不是用1.2MHz,原因是它比较接近线圈的设计频率。
            这个线圈是一个买来的无线输电模块上的线圈,自感L大约为47uH。
            设计频率大约为57kHz。


            6楼2012-11-12 01:02
            回复
              单片机用一个独立的5V稳压电源供电。
              也连接了JTAG,用AVR Studio4+AVRGCC 编译和调试。
              其实可以用更简单的AVRISP下载,只是习惯于软件设计的我更倾向于使用能够单步运行程序的设备 - 显然这种小程序,确实不用单步调试它。
              给线圈供电的是一个30V5A的稳压电源,ATTEN APS3005Si,这是4位电流,3位电压的数显稳压电源,一般用于维修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精度一般,凑合用。
              用方波驱动线圈的原件是一个MOSFET;现在用的是IR F1010E,TO-220A封装,管脚排布为GDS。开始用的是IRFP260N,已经烧了好几个了,这个F1010E也烧了一个了。
              剩下的是,接线,接示波器;电源现在显示的是0.494A,3.0V,恒流模式。
              示波器测的是线圈两端电压变化。波形为,一个特别高的峰值,17V左右,一个谷值0V,第二个峰值6V左右,谷值3V,第三个5V左右,谷值3V。占空比+Duty=5.2%, -Duty=96.4%。


              7楼2012-11-12 01:13
              收起回复
                这些说的比较杂乱,因为不是核心内容。


                8楼2012-11-12 01:13
                回复
                  最关键的是线圈。
                  这个线圈,可不是一般的线圈。
                  它是两个线圈,两个反向缠绕的线圈。


                  9楼2012-11-12 01:14
                  回复
                    反向缠绕,然后用胶布粘在一起。
                    研究Tesla的人肯定知道Bifilar Coil,也就是所谓双线线圈。
                    一根铜线,中间对折,不断开,把这一对对折的铜线,绕成线圈,就是BifilarCoil。
                    这个线圈有什么特点呢?
                    按照Tesla的说法,其Back EMF是一般线圈的两倍,产生的自感电动势,也为一般线圈的两倍。


                    10楼2012-11-12 01:17
                    回复
                      这其实不难理解,但是会去这么想的人却不多。
                      Tesla的年代,以太是被广为认可的概念,而Tesla曾经尝试从以太之中提取能量,也就是今天的所谓提取零点能。
                      要提取能量,首先你得把“自己”的能量提高到能提取能量的程度,建立一个通道,把能量引出来。
                      这句话里面其实包含了很多东西。
                      第一个是以太,没有和地球相对运动的以太,但是,真空非空,充满了虚电子,电磁能无处不在,这就是以太。
                      第二个是“自己”,也就是用来提取能量的设备本身,它要建立一个和真空共振的场,也就是要达到真空能量的密度 - 难道说,真空能量的密度非常大吗?
                      真的非常大!
                      高密度的物质,自然吸引周围低密度的震动,这其中就包括虚电子,实际上也就是空间,而地球表面的空间充满了空间(这句话没错),就像海洋充满了水。
                      把一块石头扔到深海,它不会被水压压碎,但是一个潜水艇就不一定了。
                      如果潜水艇下潜太深的话,真的有可能被压碎。


                      11楼2012-11-12 01:24
                      回复
                        如果把压向潜水艇的压力,转化出来做功,那么潜水艇肯定不会被压碎了,当然这只是个类比。
                        同理,在空间中,没有什么物质被压碎,物质也没有办法把这种空间给予的压力转化出来,如果能转化的话,零点能就被提取了。
                        回到潜水艇,潜水艇若能提取水压,它必须是在个整体平均密度和水的平均密度差不多的状态。太小的话,它就上浮,太大的话,它就下沉。
                        只有差不多的时候,水压在那个深度上才是稳定的,提取这个压力,才是可以实现的。


                        12楼2012-11-12 01:28
                        收起回复
                          我曾经说过,这些信息不回在早起公布。
                          但是不用担心,这些概念都是可以说的,因为真正想把这个东西从概念做到现实,需要的是对时空精确的理解。这个理解现在并不是广为人知的,也许很多年以后,对于世人而言,仍然是个谜题。


                          13楼2012-11-12 01:30
                          回复
                            简单说,
                            我们生活在“水”里。
                            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是“水生动物”。
                            这水就是真空,空间,电磁环境,或者以太。
                            它和我们所知道的水,真的非常相似。在靠近地面的一侧压力大,远离地面的一侧压力小。
                            这个压力,指的是震动密度。
                            为什么自由能源,尤其是零点能系统,总是和反引力联系在一起呢?
                            就是这个原因:没有什么东西能反引力,不过就像潜水艇可以漂浮在水中一样,如果我们能够漂浮在电磁环境里面,电磁环境的密度差异就会给我们提供和引力密度差异相反方向的力。就像潜水艇的平均密度要和水的平均密度差不多的时候才能稳定的提取水的压力,零点能提取系统要保持稳定的输入,它必须做到平均密度和电磁环境的平均密度相等的程度,这时候会产生如潜水艇一样的悬浮效果,同时也能稳定的提取电磁环境的震动密度,也就是让这密度做功,产生可用的能量。


                            14楼2012-11-12 01:37
                            回复
                              当你这么看问题的时候,一切都变得非常简单。
                              但是老实说,你要把它做出来,绝对是另一回事。


                              15楼2012-11-12 01: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