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樱组吧 关注:14贴子:272

【泽樱随想录】关于武士刀的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先插一句,有人黑日本刀喜欢用池田屋说事,斋藤一那把被砍出十几个口子跟锯子似的武士刀黑的最厉害。
我想说斋藤一这样的队士一把刀卖二到四两银子,完全是大众版本,量产货能有什么好东西?如此之低的价格居然能撑过整个池田屋之战这才叫节操!
相比之下,近藤勇的虎彻,两千两银子的日本刀经过整场大战一共只有三处细微的伤口,如果想做比较的话,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1楼2012-10-28 11:19回复
    史上最严苛的日本刀试斩会-----松代藩の荒试し
    江户末期嘉永六年(1852) 三月二十四日 ,地点是信州(长野县)松代藩真田(十万石)的町奉行(负责城下町全区行政管理,职位相当高)的邸宅庭院中。奉命举办的町奉行名叫金児忠兵卫,
    由他本人将这段经过记录在文献中。其既凄惨又严苛的过程,可称为史上最惨烈日本刀测试了。
    当天担任检核官的共十名、在场观摩的藩士则约一百二十人左右,另外还准备两位磨刀匠(研师)、藩医(西医)一人。因为这次试刀的主旨,不但要拿日本刀试斩坚物,而且要一斩再斩直到断刀,或以其他方法弄断它为止。准备医师就是怕试刀手被坚物或断刀刀片所伤时,可以派的上用场。而当天担任试刀手(试し役)的共七人,都是藩内最优秀的人物。
    用来试斩的对象共有12样,内容如下:
    一般测试用:
    乾草席卷两卷、两卷捆绑在一起
    乾草席卷两卷里面加上一根青竹、两卷捆绑在一起
    阵笠(以油纸、内包铁砂所贴成,步兵戴的斗笠)
    坚物测试用:古董铠甲的胴,刀锷(四分一材质),成年大鹿角,古代铁片(古庖丁铁),锻刀用铁片
    (庖丁铁),古董铠甲的头盔.
    铁棒(强度测试用)
    锻刀用打铁台(强度测试用)

    


    2楼2012-10-28 11:21
    回复
      望文生意就是,反过来拿坚硬的物体敲打刀身,敲到断刀为止的测试。针对这把刀的刀背及镐地部位进行敲打,现在看起来,这把刀就像供拳击手练拳的沙包一样任人宰割了。
      首先,一个人拿著这把刀、将刀背处朝上,试刀手拿着铁棒用力敲下。相对刀身来说,这把铁棒的厚度是其四倍长度则为其一倍。共在刀背上打击八次,镐地部位打击六次,这把刀还是完好未断!
      最后将这把刀平放在锻刀用打铁台上,再用铁棒猛力敲打下,这把可怜的测试刀终於走上断刀之途
      除了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在现场见证外,真雄本身也有个聪明的盘算-----【他带了第二把刀】?而且,这第二把刀才是真正最有自信之作。如果第一把作品不幸在测试途中断刀的话,就有救命王牌可用了。
      据记载当天真雄提供的第一把刀,其造法乃承袭相州传(类似清麿作品、但烧制的温度没那麼高)的作品,整把刀的烧刃是以荒沸为主(沸点稍粗大)。就实用上来讲,刃口虽较坚硬切味不错,但也较脆容易产生崩刃。连他自己也认为是把「不太适合当作武用刀」的作品。没想到竟然能够挨过层层严苛的考验,足见在锻造的过程中如何的用心,才能够让众人见证到这把日本刀所产生的惊人韧性。
      当天测试大成功。
      真雄除了不必切腹谢罪外(救命王牌也不必拿出来用了),还得到了松代藩主的赏识,成了真田家的御用刀匠(后来他的儿子刀匠兼虎也担任同职)、并且外加五人扶持。
      这段逸话对於新新刀期,订单锐减的刀匠们来说,可说是鱼跃龙门的特例吧。

      


      4楼2012-10-28 11:21
      回复
        刀制成后,为了测试其性能,有时要经过试斩,但试斩不是每把刀都要经历,只有极少数。试斩的物件一般是尸体或死囚。一刀能砍断一层尸体的称为“一胴”,两层的称为“二胴”,如此类推。历史上最高的记录是68岁的武士中西十郎兵卫以“兼房”刀创造了“七胴”的成绩!近代一般采取较为文明的“坚物试”,或称“荒试”,以铠甲等坚硬材料做为试斩对象。日本当代名家吉原义人也热衷于“坚物试”。将试斩结果以金字嵌入。记录试斩结果的铭文叫做“试斩铭”。
        


        5楼2012-10-28 11:22
        回复

          


          6楼2012-10-28 11:24
          回复
            400年前的日本古刀“关住金高” 测试记录(原创)一直以来由于只有一些关于日本刀的传说,而没有实际的测试资料,各界对于日本古刀的工艺;结构以及性能数据众说纷纭。所以我决定牺牲一把日本古刀用来做实际测试,想通过实验来了解400年前日本刀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观察它的内部结构。所以我特意选择了一把生茎且没有研减的日本古刀来进行测试并做了全程录像。图1-4是将要测试的古刀。在铭“关住金高”,生茎,上研。
            测试内容:
            1:抗折力,把头部用台钳夹好用力弯,看看弯到什么角度开始刃裂,再左右弯至80 度看看几次才断。
            2:折断后观察皮铁和心铁的结构情况,晶体密度
            3:观察皮铁;刃铁;栋铁及芯铁的相互关系。
            4:通过金相实验来了解刃地的物理性能。
            2002年,在一个温暖的黎明,我最后看了她一眼,一把400年前的日本古代名匠“金高”所作的名刃。她那云霓般美丽的地肌在第一缕阳光的照耀下闪着丝绸般柔滑的光泽,而青色的刃却发出鹰目一样冰冷锐利的寒光。上午9:30实验正式开始了,我负责进行具体操作,夜叉兄担任主摄影,一剑兄担任细部摄影,CZX兄做技术顾问,timesuperman负责金相实验。
            1:试抗折力:
            第一步我们将古刀上夹座,并在茎部装上套筒准备进行抗折实验,看图7-8。当弯至50度时,刃部最锋利处开始出现细小的碎裂(但这种细小的碎裂在战斗中并不会影响到切割力),弯曲80度至第3次时,刃部开始完全断裂,看图9(刃部虽然完全断裂了,但坚韧的刀体却还是能使整把刀保持完整并保持相当的战斗力)。弯曲80度13次时,刃部虽然断裂很久了,但刀身依然坚韧,看图10。直到弯曲80度17次时,刀身才完全断裂,看图11。
            2:折断后观察皮铁和心铁的结构情况及晶体密度:
            当刀身完全断开后,我们清晰的观察到了传说中的四方缔结构,即两枚皮铁,一枚芯铁,一枚刃铁,一枚栋铁,看图12。我们观察到的断面晶粒十分粗大,这表明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高,所以只能得到低品质铁材,但由于采用了复合锻造的方法,所以在抗折实验中整刀的整体韧性还是很优秀的。
            3:观察皮铁;刃铁;栋铁及芯铁的相互关系:
            在以前关于日本刀的传说中都认为皮铁是提供强度的,而芯铁则提供了韧性。但从长期剑术训练中所得到的经验告诉我们,芯铁应当是吸收反作用力所产生的动能抗震用的。因为芯铁如果是提供韧性的话,职业武士在每天大运动量的训练中,刀与目标物撞击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会对人体的腕;肘;肩关节造成严重的损伤。于是我们将皮铁完全割开只保留芯铁,芯铁在弯至50度时便断了。这样我们完全证实了我们先前的想法,芯铁的作用只是吸震,而皮铁则提供了韧性,刃部经过后期的热处理提供了切割力,而栋也经过热处理提供了反向的牵引力。
            4:通过金相实验来了解刃地的物理性能:
            随后我们将古刀靠近刃区附近5厘米长的一段样本送到了大众汽车厂的金相实验室。过程:从A处垂直刀条切下1厘米左右样本进行镶嵌,经粗磨后精磨再抛光,然后用硝酸酒精溶液腐蚀,抛光的端面上立即显现出不同的组织结构:距刃3毫米以内是致密的淬火硬化组织,芯部组织相对疏松。在500倍电镜下的形态请见图13-14。
            图13刃部致密的马氏体组织,
            图14芯部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
            接着用LECO显微硬度仪进行硬度测试,结果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
            刃部硬度: 695HV 等于我们通常所说的HRC 60
            芯部硬度: 263HV 等于我们通常所说的HRC 25
            请大家注意:这个硬度是断口即刃区附近的硬度,如果是靠近物打硬度还会更高。因为日本刀为了防止在激烈的战斗中刀身突然从受力最大的刀柄处断裂,刀在这个位置的硬度最低。当时在场的人们除了惊心动魄之余,深深感慨,四百年前的古人能以土法炼钢将钢铁加工到如此程度,做出这种高品质的钢铁艺术品,实在难得。大家可以看到;刃处3次就断了说明硬度十足,而刀身处却弯了17次,这就是传统手工刀刚柔相济的性能体现。而芯铁的吸震作用则保护了职业武士的身体,从而使他们能够应付长时间的训练与战斗。这是一般机制刀剑无法做到的,自古日本和中国刀匠所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刀剑特性。至此:我们开始发自内心地佩服古人的智慧与毅力。
            


            7楼2012-10-28 11:26
            回复
              接下来,我们目光转回大唐,看看大唐此时流行的刀是什么样子

              李寿墓壁画

              章怀太子墓壁画


              这两个是长乐公主墓壁画

              韦贵妃墓壁画

              乾陵翁仲像

              顺陵翁仲像
              可见环首形制在唐朝依然是重中之重,那么那种无环首双耳直刀是怎么回事呢?


              10楼2012-11-13 17:20
              回复










                最后演变成那种巨大的十字格的棱形格的起源似乎是蛮有意思的话题 


                11楼2012-11-13 17:21
                回复
                  这个问题实在太难,所以我们还是请专家出来说事吧

                  ——孙机

                  ——中国古代军事工程技术史(上古至五代)
                  那么我们去看看这个萨珊风的实物吧


                  可以清楚的看见双耳和小镡

                  为了更清楚一点,我用一个鱼鹰的复原图 


                  12楼2012-11-13 17:21
                  回复
                    顺便再把盛世出的那个突厥刀的图们放上来
                    点击展开,查看完整图片


                    壁画

                    也就是说,从形制上,这个被唐刀粉丝热崇的刀称之为胡刀更靠谱,中国和日本同样是被输入方。
                    简而言之同样都是受,就别提谁是谁祖宗了,何况这一形制在中国不比在日本早多少。
                    当然,少不得有粉丝众要来说什么形制是小事,关键是制刀技术,所以,下一篇的内容就是唐刀日本刀的材料和制刀技术,本篇到此为止。


                    13楼2012-11-13 17:22
                    回复
                      顺便一提,关于某些带着“唐”字的刀剑出处日本人可没确然承认是唐朝物~



                      「平文」や「螺钿」が中国起源の技法であるのに対し、莳絵はその初例を正仓院宝物の金银钿荘唐大刀(きんぎんでんかざりのからたち、通称「末金镂の大刀」(まっきんるのたち))とされており、海外に类例のない日本独自の漆芸技法とされている。
                      这些话简单来说就是这东西可能是日本自造的~


                      14楼2012-11-13 17:22
                      回复
                        在日本带'唐'的东西并不少见,那么看看日语里的唐是指什么捏~

                        这些汉字不用翻译都能看懂吧?可不是特指唐朝哦~
                        最典型的就是辣椒在日语叫唐辛子...哪个学植物学的研究一下辣椒是不是唐朝原产( ̄_ ̄|||)
                        "唐子"指的是中国风打扮的孩子,可不是唐朝来的孩子;
                        "唐墙"多指朝鲜风格的围墙,也可指中国风的围墙;
                        "唐声"指的是汉字的中文读法...等等...


                        15楼2012-11-13 17:23
                        回复



                          蕨手刀から太刀
                          図解・①
                           当初、虾夷は生活必需品として、上记図解・①の刀子や蕨手刀など、比较的小さなものを造り使っていたと考えられます。その様な中、大化改新(**五年)の顷から、律令政権の东北への进出(侵略)が目立ち始まります。七〇〇年には〔北辺东辺での鉄冶を禁ず〕との「関市令」を以て、当地での鉄器造りを禁止させ、翌年の七〇一年には「大宝律令」を発布し、その大仪を以て东北への进出を本格化してきます。この侵略に対し虾夷は、生活必需品の蕨手刀をも武器として用い抵抗したと考えられます。蕨手刀は武器として徐々に长さを増してきます。
                          図解・②
                           奈良时代も后半なると益々激化し、律令政権は大友家持や纪古佐美を指挥官とし再三奥州攻めを缲り返しますが、一向に落ちません。そこで坂上田村麻吕の登场となり、それを迎え撃った虾夷の长・アテルイの时代、奈良时代末期から平安时代初头(约一二〇〇年前)、図解・②の毛抜形蕨手刀と称される形のものが现れました。その柄に空かし状の穴があいています。 この形状を「毛抜形」と称しています。何故、このような形のものが造られたかは、次のことが考えられます。
                           律令政権侧の作品(直刀)は、锷の装着は手前から入れ、柄木を用いますが、虾夷の作品(蕨手刀)の锷の装着は切っ先からで、柄木を用いない「共柄」(共鉄柄)です。そのためにしっかり握る为、或いは、冲撃を吸収する为と考えられます。
                          図解・③
                           前时代の「毛抜形蕨手刀」が益々进化してきます。千年ほど前、平安时代中期に东北を舞台に「前九年・后三年の役」の大きな戦いが缲り広げられました。律令政権侧の八幡太郎义家亲子に対し、东北势は安倍贞任亲子の时代です。この顷に「毛抜形太刀」と称されるものが、一部の高位高官に用い始められました。これは「日本刀」の范畴に入るものですが、虾夷の作品と同じく毛抜形・共鉄柄、それに锷の装着は切っ先からです。
                          図解・④
                           前姿の毛抜形太刀に柄木の装着など、现在みられる「太刀」へと普及したものと考えられます。
                          原图转载,不代表本人观点


                          16楼2012-11-13 17:23
                          回复









                            


                            17楼2012-11-13 17:25
                            回复

                              


                              19楼2012-11-13 17: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