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js吧 关注:261贴子:62,656

【七七八八】月下穿针拜九宵(七夕流程走一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8-23 15:28回复
    七夕又至 中国传统佳节
    一连上网 一堆祝福迎面而来
    七夕七夕 不少单身的孩子抱怨着苦逼
    那么 你对七夕 又了解多少
    下面 且听我细细分解


    2楼2012-08-23 15:29
    回复


      如同看电影要爆米花的陪伴
      听故事自然也少不了来点小食下酒了
      


      3楼2012-08-23 15:31
      回复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
        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
        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 我的七夕倒是从牵牛花和牛郎织女开始的 当初一边吃着黏腻裹了糖浆的小汤圆 一边听着摇椅上的爷爷讲诉 对那头忠心的老黄牛 现在想起还抱有遗憾
        必须承认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智慧的 他们懂得信仰 并能把枯燥的生活神化成动人的故事
        不管我们的老祖先是因为什么才开始过上七夕 但总之 这么一个习俗是延续下来了
        想知道古人的七夕是怎么过的么 还请听我一一道来 】


        4楼2012-08-23 15:41
        回复
          一 穿针乞巧

          如《西京杂记》所提到的,穿针乞巧是我们老祖宗最早过七夕节的一种仪式。
          古代女子大多是在家做针线活的 评价一个女子是否贤良女红也是个重要标准
          据说 古时候 女孩子们的嫁衣亦是自己缝作
          为了嫁个好丈夫 在出嫁的那天穿得漂漂亮亮的
          女孩子们对自己的针线活儿可不敢马虎
          穿针乞巧 便是比手巧的活动了
          


          6楼2012-08-23 15:51
          回复
            二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而这应巧的法子啊 依白话来说 便是将蜘蛛放在一小盒子里 次日起身去检查结网的情况以此判断一个女子是否“巧”
            这喜蛛应巧历代的验巧之法却是不同的,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的人们大多以唐朝的方式来验巧了。


            7楼2012-08-23 15:57
            回复
              三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8楼2012-08-23 16:01
              回复
                四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9楼2012-08-23 16:04
                回复
                  五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
                  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
                  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10楼2012-08-23 16:06
                  回复
                    七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
                    也许供奉磨喝乐是为了那童年延续得更长吧


                    12楼2012-08-23 16:16
                    回复
                      八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
                      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
                      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
                      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
                      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
                      玩到半夜始散。
                      ← ← 也就说是个沉默充满心愿的聚会么我也想玩喂 我祝福所有的孩子们嫁个好郎君啊好郎君


                      14楼2012-08-23 16:18
                      回复
                        九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
                        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QAQ泪流满面拜魁星


                        15楼2012-08-23 16:20
                        回复
                          十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其实我想问一句 管饱么- -


                          16楼2012-08-23 16:22
                          回复
                            十一 七姐诞

                            旧时广东的习俗。
                            宋人刘克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


                            17楼2012-08-23 16:23
                            回复
                              十二 染指甲

                              这是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
                              用花草染指甲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我记得我在小说里有空过怎么回事
                              乡下的一帮姑娘么
                              七月七 用凤仙花染的
                              隔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拆开一看 就十指红通通了
                              很有爱的感觉


                              18楼2012-08-23 16: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