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过来人的描述里,晋祠是被吴伯箫在中学课本里吹嘘的地方,在太原就不得不到此一游的地方。有着这样的印象,我花了半天的游览晋祠。晋祠其实离太原市区颇远。一路农田工矿,才到天龙山下。穿过晋祠公园一大片绿地,终于到了深山藏秀之处。
晋祠始建于宋朝,许是因为太久远,便给人一种独特的朴拙感。下午的阳光斜斜照着,水镜台上脱了色的雕梁画栋,在树木的阴影里显得有些忧郁。献殿让我眼前一亮,一个类似
于四方笼子的通风建筑。修建它是为了保存当年四周信徒献给圣母娘娘的祭品。置身其中而外望,光与影交织在栅栏间,相机可以大有作为。而那座不高的牌楼,重重斗拱不显繁重却觉轻灵别致,也是寻常见不到的。
过了献殿就是著名的鱼沼飞梁。这个有些令人哑然,并不精致,也不明秀。走在上面,不能想象一个简单的十字形白色桥梁能名扬四海。然而,它是千古留下独一个,这就是历史。
鱼沼之上是晋祠的主建筑圣母殿。大殿的建造采用了宋代《营造法式》中的柱升起、柱侧角和减柱法,使大殿坚固而宽敞。前廓中八根木雕盘龙柱,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与清代留下的蟠龙柱子比,那些龙显得纤巧而飘逸。保存至今,连根根纤细的胡须,都还完好地灵动着。
万分遗憾的是,圣母殿不再开放。里面禁闭的那四十二个堪称国宝的宋塑宫女,只能从画册中窥得真颜。在殿前的廊柱间抬头,可看见历代名人留下的重重牌匾,破旧了,字迹模糊而沉涩。
晋祠的古建古树多,故事更多,动辄是几千年前怎样怎样。悬瓮之山,晋水出焉,桐叶封弟,叔虞建国。圣母是姜太公的女儿、周武王的王后邑姜,台驭庙里的张姓始祖是大禹时代的人,王氏祖庙里供的是驾鹤王子乔,而坐瓮的柳氏又是谁家女子呢?他们都是比如来佛祖观音娘娘更老的神祗,是来自华夏先祖发祥地的古老记忆,亦是到如今扑朔迷离难以考证的传说。
难老泉未老,依然涌出汩汩琴音,不系舟是永远驶不出这段传说了。游客不多,争着走到泉池去摸白瓷和尚的头,在流水边留影。数着桥下的流水,萍藻织绿,如美人扯下了一段旧罗裙。据说这长生萍,只在晋祠的泉水中才能四季常青。忽然想起,也真是不容易啊。多少繁华散尽。这太原城外深山里,还有人尽力的留下了些许陈迹。“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就连当年踏歌而去诗仙,也早已变成了传说中的一页。
出得晋祠来,见有憨厚小伙摆摊儿买土制山西布老虎,小到手指般,大到可做枕头,都一模一样的。一字儿排开,煞是可爱。
我觉得晋祠让我满足。所谓古迹,于我等常人,不过就是留下一块冥想的空间。那些史书中缓缓经历的岁月,不曾体验的欢愉和哀伤,如碧玉流水,一去不还。
晋祠始建于宋朝,许是因为太久远,便给人一种独特的朴拙感。下午的阳光斜斜照着,水镜台上脱了色的雕梁画栋,在树木的阴影里显得有些忧郁。献殿让我眼前一亮,一个类似
于四方笼子的通风建筑。修建它是为了保存当年四周信徒献给圣母娘娘的祭品。置身其中而外望,光与影交织在栅栏间,相机可以大有作为。而那座不高的牌楼,重重斗拱不显繁重却觉轻灵别致,也是寻常见不到的。
过了献殿就是著名的鱼沼飞梁。这个有些令人哑然,并不精致,也不明秀。走在上面,不能想象一个简单的十字形白色桥梁能名扬四海。然而,它是千古留下独一个,这就是历史。
鱼沼之上是晋祠的主建筑圣母殿。大殿的建造采用了宋代《营造法式》中的柱升起、柱侧角和减柱法,使大殿坚固而宽敞。前廓中八根木雕盘龙柱,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与清代留下的蟠龙柱子比,那些龙显得纤巧而飘逸。保存至今,连根根纤细的胡须,都还完好地灵动着。
万分遗憾的是,圣母殿不再开放。里面禁闭的那四十二个堪称国宝的宋塑宫女,只能从画册中窥得真颜。在殿前的廊柱间抬头,可看见历代名人留下的重重牌匾,破旧了,字迹模糊而沉涩。
晋祠的古建古树多,故事更多,动辄是几千年前怎样怎样。悬瓮之山,晋水出焉,桐叶封弟,叔虞建国。圣母是姜太公的女儿、周武王的王后邑姜,台驭庙里的张姓始祖是大禹时代的人,王氏祖庙里供的是驾鹤王子乔,而坐瓮的柳氏又是谁家女子呢?他们都是比如来佛祖观音娘娘更老的神祗,是来自华夏先祖发祥地的古老记忆,亦是到如今扑朔迷离难以考证的传说。
难老泉未老,依然涌出汩汩琴音,不系舟是永远驶不出这段传说了。游客不多,争着走到泉池去摸白瓷和尚的头,在流水边留影。数着桥下的流水,萍藻织绿,如美人扯下了一段旧罗裙。据说这长生萍,只在晋祠的泉水中才能四季常青。忽然想起,也真是不容易啊。多少繁华散尽。这太原城外深山里,还有人尽力的留下了些许陈迹。“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就连当年踏歌而去诗仙,也早已变成了传说中的一页。
出得晋祠来,见有憨厚小伙摆摊儿买土制山西布老虎,小到手指般,大到可做枕头,都一模一样的。一字儿排开,煞是可爱。
我觉得晋祠让我满足。所谓古迹,于我等常人,不过就是留下一块冥想的空间。那些史书中缓缓经历的岁月,不曾体验的欢愉和哀伤,如碧玉流水,一去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