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吧 关注:5,794贴子:51,714

大家貌似很无视了圆运动一书中对黄氏理论的批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现这里很多人都看过圆运动,可竟然每个人都认为圆运动只是四圣心源的一部分!?这让我百思不解?崇拜火神派可以到不顾事实的地步么?
彭对黄分明有着如下一番评价:
-------------------------------------------------------------------------
黄氏偏于贵阳贱阴,崇补火土,学黄氏者,无不随黄氏之偏,好用茯苓、白术、干姜、附子、桂枝、炙草等伤津液、滞经络之药,将平常小病,治成阴虚伏热大病,轻者归入虚损,重者渐成痨瘵,一遇温病湿热,无不动手更错。黄氏八种,温病、疹病最坏。温病初起之方,用生姜、大枣、炙草、浮萍燥横发散之品,最不合宜。大概黄氏长于内、难、伤寒、金匮之理,临床经验尚少之故。其治内伤各病,果系外现燥热、内伏寒湿者,则黄氏治法甚优。
黄氏主治中气之方,不论中土有无寒湿证据,皆以干姜、茯苓、炙草为主,只顾崇阳补火,不顾伤液劫液,于阴以养阳之义,破坏无遗,则黄氏之缺憾也。
黄氏误认仲圣伤寒脉法“阳病见阴脉者死,阴病见阳脉者生”为“阳贵阴贱”,又误认《伤寒—少阴篇》“少阴负于趺阳者顺”为“当崇补火土”。不知河图中宫属土,阴数在外,阳数在内,中气之旋转,全是阳寓阴中之功能,倘阴气伤损,包围不住阳气,阳气外越,中气即渐消灭。因阳无阴则动而散,非中气真寒,何可统用干姜以伤胃阴乎?
吾人须知中气属土,土气生于相火之下降。又须知相火下降,降于阴金之内收。阴金将相火收入肾水之内,水能藏火,乃生元气。水火俱足,元气乃足。元气上奉,乃生中气。《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旨,原是如此。凡人能食者,胃阴旺也。食能消化者,脾阳旺也。阴主收,故能食。阳主化,故食能消化。然必阴能包阳,而后能食能化。阴平者,阴与阳平也。阳秘者,阴能养阳,阳乃秘藏也。
如随意好用燥药、热药,劫夺津液,将阴金收降之气损伤,津液不能复生,火气外泄,胃不思食,中气消灭,便无法挽回。凡虚劳之人,睡醒出汗与饭后出汗,饭后胸部觉热,皆是阴液亏伤,包藏不住阳气的现象。此乃显而易见之事,但已到了这样地步,要去补阴已来不及。因阴液伤到如此地步,不是骤然成的,乃是日渐日久成的。气化坏了,可以用药还原,形质的津液坏了,便难还原。故古人曰:阴脉旺者多寿。阴者,津液。津液多,包藏得住阳气,故寿也。医家治病,须十分小心,不可误用凉药伤了人身相火,不可误用燥热药伤了人身津液。必须脉气实滞,乃用凉药清热;必须真有内寒,乃用温药温寒。中病即止,不可太过。与其太过,宁可不及。太过必定坏事,不及尚可加增。
用清凉养阴药的事实上,常有服至数月仍宜再服之病。在用燥热药的事实上,多系一剂二剂之后,便少有宜再用者。可见阴液难复,阳气易复也。阳虽易复,却不可伤。倘非真是中下阳实,而肝肺偏燥之病,如误服寒凉,立见阳亡之祸。如肝肺偏燥,而中下阳虚,须用凉药以清燥,须兼用温补中下之药以顾中下。经方中此法,宜研究彻底也。时令外感之属于相火外泄,外热而内寒,死于寒凉药者太多矣。面红、目红、身痒之属于相火外泄,外热而内寒,死于寒凉药者太多矣。
尝谓中医书籍,惟黄氏当得住一个“偏”字。有整个乃可言偏,无整个既不能言偏,,惟黄氏有整个也。整个者,整个河图也。整个河图是圆的,阴阳平和则圆,阴多则往下不圆矣,阳多则往上不圆矣。故读黄氏书,须于系统学有把握之后,乃可读之,自能法其是处,戒其偏处。陆九芝《世补斋医书》,驳黄氏扶阳抑阴最为切实,惜于黄氏好处未尝道及,陆氏不知五行的所以然之故耳。
黄氏谓:内伤杂病无水虚者。不知内伤之病,虚劳为多,虚劳之病,无不由津液耗伤而起。黄氏因感愤医家好用滋腻之品,补水败土,欲救此弊,不觉立言之失当。其实乃黄氏治病经验不多,未曾见内伤水虚,不易调治之病,故不觉立言之失耳。黄氏又谓;纯阳则仙,纯阴则鬼,故宜扶阳抑阴。不知人乃阴阳平和之体,纯阳谓之仙,纯阴谓之鬼,阴阳平和谓之人。阴性向下,阳性向上,阴阳平和,则成上下之中的圆运动。人字两笔,即阴阳各半的表示。所以草木发生,皆是两芽,亦阴阳各半之事实也。黄氏又谓:阴如人居之宅,阳如宅中之人,人存则宅亦修。不知阳与阴是平和圆运动的,阴是封藏阳气的,无阴则阳气上飞,尚何人存则宅亦修之云也?惟阳者万物资始,阴者万物资生,有阳在先,阴乃能生。宇宙造化之成,由于太阳的热射入阴体之地面而起。有阳之阴,乃为生阴,无阳之阴,不能生物,便是死阴。以此之故,阳贵于阴,乃为正论。然阳热射入阴体的地面,亦须此地面水湿滋润,阳热乃能入于阴体,以成圆运动的造化。阴主吸收,无水湿滋润之地面,阴不吸收,阳热虽射,不能入内,则阳热亦反射而散去。故善养阳气,须培津液,何可只知贵阳不知贵阴也?万物的动力,起于阳热。有阴液包藏的阳热,其动力是圆的,圆则生也。无阴液包藏的阳热,其动力是直的,直则死矣。阴不自动,随阳而动,阴如无阳,便不知动。所以圆的运动,阴阳不可偏重。惟其先有阳热,阴乃能动。故仲圣曰:阳病见阴脉者,死。言将无阳也。阴病见阳脉者,生。言仍将有阳也。少阴负于趺阳者,顺。言水能克火,土生于火,少阴水气之脉较趺阳土气之脉负,则水不能克火,故曰顺也。岂可抑阴乎哉?故系统学本圆运动之义,以为系统,不可错用寒凉之药,以伤相火之阳热,不可错用燥热之药,以伤藏阳之阴液。相提并重,学者庶几不失于偏乎。
以上所论黄氏各节,并非专为黄氏而发,于此可见阴阳不可偏胜之义,有如此也。
------------------------------------------------------------------------
总之可以看出:
黄氏偏于贵阳贱阴,崇补火土,学黄氏者,无不随黄氏之偏,好用茯苓、白术、干姜、附子、桂枝、炙草等伤津液、滞经络之药,将平常小病,治成阴虚伏热大病,轻者归入虚损,重者渐成痨瘵,一遇温病湿热,无不动手更错。黄氏八种,温病、疹病最坏。温病初起之方,用生姜、大枣、炙草、浮萍燥横发散之品,最不合宜。大概黄氏长于内、难、伤寒、金匮之理,临床经验尚少之故。其治内伤各病,果系外现燥热、内伏寒湿者,则黄氏治法甚优。



1楼2012-06-29 12:17回复
    老黄变成火神派的人了。


    IP属地:河南2楼2012-06-29 13:18
    收起回复
      黄氏有偏,学习的人不能偏,黄师只是这样一个思路,如果黄师提供圆运动的思路,中医该是难学多了。有阴有阳,该泻则泻,该补则补


      IP属地:美国3楼2012-06-29 15:28
      回复
        若有所悟.


        4楼2012-06-29 20:59
        回复
          有谁觉得阳气易复?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06-29 22:21
          收起回复
            彭师的圆运动我反复看了,楼主从书中摘抄的内容我在书上也反复看过并思考了一段时间,今天看到此贴,发觉楼主和我思考的问题一致,彭师的圆运动我十分信服,阴和阳同样重要!今天的火神派崇尚扶阳,无疑,扶阳是好的,但是否用附子和热药就能扶阳?阳气是阴阳平衡之后所得的元气,而附子等热药只是补火!如果津液干枯,如何能受?
            还有,人体最宝贵的津液,在中医概念里是否归为"阴"的范畴?那么"痰饮""水湿"也是否属"阴"?这个概念有偏差,也难怪众多医家在此问题上各执一词,到底哪种"阴"宝贵,哪种"阴"要清?彭师的书值得看,用心领悟必有所获!十分渴望各位同道能多提此类问题大家研究,共同进步!
            


            6楼2012-06-30 22:48
            收起回复
              1、黄氏偏于贵阳贱阴 贵阳贱阴,造化如此,非黄师自偏。黄师多有论及,不再赘述。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7-01 11:03
              收起回复
                2、学黄氏者,无不随黄氏之偏,好用茯苓、白术、干姜、附子、桂枝、炙草等伤津液、滞经络之药。 a、用药非为主观意识,而为客观所需,非“好用”而为“当用”。 b、白术性壅,黄师很少用,彭师不能捏造事实啊。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07-01 12:09
                收起回复
                  c、黄师虽崇阳,但并不滥用附子,和火神派有别。如附子不能温下反益肝胆膀胱之热,奔豚寒积坚盛,稍服附子温下,寒邪不伏等情况比比皆是,黄师俟其候而用之,工之至巧也。 d、上几味〔除白术〕辛燥利湿之药,实为去脏腑湿寒,而益经络之枯,配伍得当非伤津。如经络偏枯的中风证。 e、上几味利湿开通,辛温开通,怎个反滞经络?!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2-07-01 12:22
                  回复
                    本来不想发表评论的,怕此贴误导人哇。
                    老黄的思路和方子多是从仲景方中脱胎而来,所以说是宗仲景。老彭,李可的技术怎么样就不说了,我不认为他们的水平能超越民国时候的一些名医,更别提老黄或者仲景了。
                    阴阳不可偏胜是真理,圆运动也确实同老黄的思路很接近,而且老黄的方子是偏于扶升阳气
                    ,但是不能就此否认老黄的方子就是贵阳贱阴,如果这样说的话,那么同老黄自己的基本理论矛盾了。火神派是由郑钦安开始的,况且老郑的理论水平也都不错,只是后人脱离了原本的宗旨而已。
                    另,我们评论一种理论的话不要人云亦云,要看到事实之后再做评判。中医博大精深,架构宏伟,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同归一源。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一样,所以会有争议,这是好事。学中医要把握好本源,更要懂得分辨。掌握本源之后就可一眼看出医论的高低,也可运用变化无端,成就一代宗师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学四圣的同学看到这些异议之后也不要心灰意懒,即使仲景也被人评议过,但这不能打乱我们学习四圣的信念。而且四圣是目前来说,最符合天地之道,简单易学好上手的中医书,深入学习此书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完之后认真体悟,天地之道也在其中。


                    IP属地:河南10楼2012-07-05 21:17
                    收起回复
                      同意楼上的看法,
                      另中医是讲究辨证的,
                      文人相轻啊


                      IP属地:山东11楼2012-07-12 13:25
                      回复
                        我不太相信黄师贵阳贱阴,因为这样就与他的圆运动相矛盾。


                        13楼2012-07-30 2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