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一次想起当年和郭嘉一起在颍川求学的生涯,那天正是艳阳高照天,时为建安十七年,寿春城外。
荀彧第一次见郭嘉是去颍川阳翟拜师父的时候,那是颍川郡正下着连绵不绝的梅雨,泛着湿草气息。
到师父府上便看见一个少年,撑着素色的伞站在府前,把来府上求学的人一个个赶走。
荀彧凑上前去的时候人都已经走得差不多了,那少年眉清目秀,对他笑弯了眼:
“你就是颍川荀家的那个吧,荀彧荀文若?”
荀彧冲他点头,那少年对他伸出手:
“我叫郭嘉,字奉孝。”
荀彧一个人到阳翟求学,郭嘉慷慨的分出自己的房间与他同住。
荀彧对老师说愿习孔孟之道,以仁政治理天下,郭嘉诡秘的笑了笑,说愿习申不害、商鞅之法术,与仁政相并治理天下。
因为同住一间屋子,所以郭嘉经常听见荀彧背诵孔孟著作,有一天他终于受不了,把手上的《韩非子》扣在案几上,夺过荀彧的书,没好气的翻着,一边还抱怨:
“文若你能别背了吗?我耳朵都听起茧了!”
“我有什么办法?”荀彧也很无辜,“这是老师要求的,这些基础的都做不好以后还怎么学?”
“那好吧。”郭嘉站起来,来回踱了几步,突然眼前一脸凑到荀彧眼前说,“那文若,我考考你,《论语》里孔夫子说‘周监于二代’,下半句是什么?”
“这还不简单。”荀彧笑了笑,不知道郭嘉为什么这么问,“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无从周’。”
“错了错了!”郭嘉一脸“我就知道你会错”的表情让荀彧有些茫然,自己应该是对的啊,郭嘉怎么说是错的。
“怎么回事‘郁郁乎文哉’呢,明明该是……”
“该是什么?”荀彧好奇地问道。
郭嘉笑的颇有深意,一字一顿的说:
“彧彧乎文若。”
荀彧一愣,转而有些哭笑不得:
“你啊……”
“文若你就是太古板了嘛……”
“是是是,奉孝说的是……”
两人相视一笑。
荀彧学有所成准备离开那一天阳翟出了久违的太阳,有了些许暖意。和郭嘉约定了以后每月固定来往书信,郭嘉执意将他送到渡口,临走前郭嘉说文若,我回去泡上一坛桂花酒,下次再见时咱们一起痛饮,不醉不归,你看可好?
荀彧抿着唇颔首说好,阳光扑打在他脸上,透出微微的红,当真有些人已醉的感觉了。
郭嘉看着他,眼中有奕奕的神采,他说一言为定。
荀彧点头说好,一言为定,不醉不归。
然后看着彼此的身影越来越远,逐渐消失在光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