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8,025贴子:226,793

日军界对于中国军队淞沪会战失利:战术失策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以下由日本防卫研究所副教授立川博二撰写的相关文章截取。
从战术角度看,中方失利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防敌渗透不力。战斗中,日军常编组大量10人左右,配备轻机枪的小分队,在己方炮火支援下,向对手阵地进行渗透,而中国军队始终无破解之策。具体战法为:日军借助黑夜、不良天候和炮火、烟幕的掩护,采取一字横排或伞状队形(进攻正面约50米),向中国军队的防御薄弱地带隐蔽潜行。出发时,日军仅携带轻武器、弹药、医疗急救用品和2天的军粮,行动灵活。炮兵则精确测定方位,使烟幕不断向前延伸推进,掩护各攻击渗透分队。待炮火停止时,日军已隐蔽完成,往往能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例如大场镇(中国军队正面防御中枢)就是被日军以这种方式攻占的,而镇中心几乎没有遭到炮击。




1楼2012-03-03 13:07回复
    第二,过分依赖堑壕。战前,国民政府聘请了以原魏玛共和国总参谋长赛克特将军为首的100多名德国军事顾问。而中国军队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正是重蹈了德军在一战中的覆辙。是役,中国军队精锐进尽出,死守由三道工事组成的“赛克特防线”。其中,前沿阵地配置有25个师33万人,后方还调集了40万兵力。但是,堑壕的致命缺陷在于“纵深太浅”。发动第二轮总攻前,日军参谋部估计要两个月才能完全攻破:“赛克特防线”,但实际上仅用了2天。而日军装备的100毫米和150毫米重炮,也大量杀伤了中方目标和人员,严重破坏了中国军队的防御体系。
    第三,部队编成落后。中方的基本作战单位是“师”,但这一建制徒有虚名,仅下辖若干步兵团,人数不满万,且缺乏侦察兵、工兵、通信兵、野战医院、后勤兵等技术兵种。因此,战时常临时征募包括女性在内的民兵助阵,甚至吸收青年学生凑数,其战斗力可想而知。尤其是那些年轻学子,本应成为国家未来栋梁,却过早的在战场陨落,今天想来仍令人惋惜。反观日军师团,则是以4个步兵联队为基干组建的、能独立遂行多样化任务的合成部队,兵种齐全,战时编制可达2.5万人。

    


    2楼2012-03-03 13:09
    回复
      。。不过淞沪会战后,,国民政府不断吸取教训,逐渐摸清了日军战术特点既是分进合击,也看透了日本的致命弱点——资源匮乏,难以支撑长期作战。此后,中国军队开始改变战术,经常主动退却以保存和恢复战斗力,从而达到消耗日军、持久作战之目的。。


      5楼2012-03-03 13:32
      回复
        德军?普鲁士的铁血精神可比那些只会豁自个肚子的日军强吧。。。
        


        IP属地:吉林7楼2012-03-03 14:51
        回复
          不能这么判断吧~在地势地形,战略战术以及环境、人员素质、攻守位置等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很多,从这些点出发。这样,很难保说谁有绝对的优势吧~~


          8楼2012-03-03 16:44
          回复
            其实,我弱弱的说有一句,剖腹算是自杀中最折磨人,最需要勇气的了。。。LS的不会是受了袁SIR的误导了吧~~~


            9楼2012-03-03 16:46
            收起回复
              袁sir?不是的,不过我的确讨厌日军。。。


              IP属地:吉林11楼2012-03-03 17:00
              回复
                对啊,一提到军人的勇气和气概,我就不禁想到当年满清骑兵面对英法联军的炮火还冲锋是多么的勇敢~~~


                12楼2012-03-03 17:53
                收起回复
                  多多少少都会有的~~~


                  13楼2012-03-03 17:54
                  回复
                    关键是日军拥有重炮兵、重机枪和坦克的立体火力,制空权和制海权牢牢掌握。中方缺少炮兵的集中使用,也缺少坦克等装甲车辆,无法压制日军的炮击和坦克的冲击。


                    IP属地:江苏14楼2012-08-24 15:45
                    回复
                      我爱中国德械师!~~~~~~~~~哦耶···


                      IP属地:黑龙江16楼2012-08-26 12: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