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地处达濠居民聚居中心。城的南面是达濠商业密集点之一。明、清时代,潮汕海面海盗出没,达濠沿海居民严重被劫掠。清初两广总督杨琳遂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请准并派员在达濠建成设防,历时一年半,城筑成,墙高5米,周长429米,面积14000平米米,有东(达善门)、西(西濠门)二城门。城门上有城楼,城四角都有平台(东南解平台最大,面积可达200-300平方米)。1958年后,先后三次拆去城门和东南角、西南角2平台及部分城墙。1983年,修复城门、城墙。清代,城中有"水师左营守备府"、"招宁司巡检署"及"招收盐场"等衙门。民国期间"招收盐场"仍设原址,"招宁司巡检署"改为"达濠警察所"。1918年后,又建群英、盛德二小学于城内。城中有几十户居民(多是前清来濠小官吏后裔)。1939年,日军侵占达濠,部队驻城内,将所有居民逐出城外,并拆去全部民房。1943年地方饥馑严重,日军撤防,当地建办"慈儿院"于此,收容教养孤儿。1949年盛德小学复校,"慈儿院"结束。1950年学校迁出,校址用为达濠区署(后改为达濠镇政策、达濠人民公社)等政权机关办公地址。1957年直,先后在城内建影剧院、文化馆、广场、篮球场,辟花圃,植树绿化,是达濠人民文化活动中心,也是退休老工人聚集体憩的场所。区工会、文联也设于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