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傍晚一个人又重新拜读这篇文章,一丝丝的震撼透过毛孔直达骨髓。对于我这样的工作2年多的人职场人来讲,当真是醍醐灌顶。正如这篇文章的卷首语“如果这篇文章没有分享给你,那是我的错。 如果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了,你却没有读,继续走弯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只读了一半你就说没时间了,说明你已经是个“茫"人了。”,他有资格将这个话。 ——樊龙 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如果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了,你却没有读,继续走弯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只读了一半你就说没时间了,说明你已经是个“茫"人了。
如果你看完了,你觉得这篇文章只是讲讲大道理,说明你的人生阅历还不够,需要你把这篇文章珍藏,走出去碰几年壁,头破血流后再回来,再读,你就会感叹自己的年少无知。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很有道理,然后束之高阁,继续走进拥挤的地铁,依然用着自己昨日的观念来思考自己的未来,你的人生也将继续重复着昨日的状况。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过来人,对你的人生忠告,并且你也愿意用他告诉你的思想去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对你来讲成功不是很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用这篇文章里的思想一直鞭策自己。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长辈用他的一生的时间来写的一篇对你忠告的文章,说明你已经有了和他相似的人生阅历,只要你继续努力,成就伟业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他人分享呢?
体验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你的人生是什么呢?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 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 -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了,你却没有读,继续走弯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只读了一半你就说没时间了,说明你已经是个“茫"人了。
如果你看完了,你觉得这篇文章只是讲讲大道理,说明你的人生阅历还不够,需要你把这篇文章珍藏,走出去碰几年壁,头破血流后再回来,再读,你就会感叹自己的年少无知。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很有道理,然后束之高阁,继续走进拥挤的地铁,依然用着自己昨日的观念来思考自己的未来,你的人生也将继续重复着昨日的状况。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过来人,对你的人生忠告,并且你也愿意用他告诉你的思想去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对你来讲成功不是很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用这篇文章里的思想一直鞭策自己。
如果你看完了,觉得那是一个长辈用他的一生的时间来写的一篇对你忠告的文章,说明你已经有了和他相似的人生阅历,只要你继续努力,成就伟业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他人分享呢?
体验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你的人生是什么呢?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后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说,唐骏。外企员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并非个人的成功,西门子的确比国美大,但并不代表西门子中国经理比国美的老板强,甚至可以说差得很远。而进外企的人往往并不能很早理解这一点,把自己的成功90%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外企公司随便换个中国区总经理并不会给业绩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好了问题来了,当这些经理人40多岁了,他们的薪资要求变得很高,而他们的才能其实又不是那么出众,作为外企公司的老板,你会怎么选择?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强干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有的是,为什么还要用你?
从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到我们的工作轨迹,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的压力还比较小,身体还比较好,上面的父母身体还好,下面又没有孩子,不用还房贷,也没有孩子要上大学,当个外企小白领还是很光鲜的,挣得不多也够花了。但是人终归要结婚生子,终归会老,到了40岁,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药,要有人看护,自己要还房贷,要过基本体面的生活,要养小孩……那个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远一点,一时的谁高谁低并不能说明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 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 -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