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即使与美好二字无关,也大都是真挚并且因此显得珍贵的。
比如感情,或者作品。
而这是他的第一本书。
贰
我还记得去年偶见洛洛。他来到了我在北京的一场读者交流活动,穿黑衣,背挎包,远离前面坐着的人们,独自出现在最后面的位置,站了一会儿,又隐匿到一排排书架中去了。大概是因为他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颇受关注的孩子,很多人认得他的模样,因此处处低调回避。
得承认,世上的确有些人生来具备宠儿的天资。
他们颀长而净丽,头脑聪明,甚至才华横溢,恰如闯进人间的精灵。但尘世泥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要么滥用或透支了这笔天资,用以盲目炫耀;要么没有智慧或勇识将这份脱俗之气长久保持,令人惋惜。
我希望并相信他不是这喧嚣的大多数。
在商俗气氛烟熏火燎的当下,酷爱读书,且阅读品位颇高的少年真的不多了。写作对于他来说,似乎是一条必经之路,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从一名读者成长为作者的过程,类似扶着栏杆学习走路到最终自由奔跑起来——其起点阶段,都难免经过一个临摹的时期,出于年少时热烈的,对某个作家的偏爱,或者对某一类作品的倾情。这些共同的感动一度如此热切,尽管注定将迅速涣散于粗粝的现实生活中,但有人会带着这种阅读感动的痕迹成长,又迅速脱壳,最终蜕变出一套完整而独立的表达方式,渐渐自成轨迹——几乎每个写作者都是这么过来的。
这是为什么连余华也曾经写:“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无论他是在亦步亦趋的路上,还是已经在独自回去的途中,这都是一个写作者成长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之一:毕竟用心纯粹。
叁
我非常高兴看到这个刚刚脱离青春期的少年,并没有反复拘泥于“青春题材”(虽然这曾经是一个具备热度的卖点,并仍有余温)。我意外于他独特的笔下世界。论创造视野也好,写作野心也罢,一个年轻人挑战了更高更远的东西,必然地面对更多的难题或者失落。然而正是因为如此年轻,韶华青翠如春,面对大千世界徐徐洞开,尽可以深吸一口气,迈步飞奔下去,别的没有什么好顾虑的——才华当如烈火,燎原如若无人之境。
回过头来一看,路自然就有了。
肆
有一次我看到洛洛的博客里如此写:“一个朋友对我说,以后我要带着爱人的纹身一起去日本冲绳,在海边搭一个小帐篷,做出租木船的生意,白天与游客交谈,夜晚听着海天咆哮,然后孤老一生,你来找我吧。我说,好,等有一天我真的在城市的石头森林里撑不下去了,我就来找你。”
言下那番情境令人想到少年薄而瘦的脚踝和小腿被海浪不断冲刷的样子;洗得发旧的海魂衫,薄薄的挂在身上,风帆一般鼓动。一切都显得寂寞,洁净,有一种瞭望的姿势。那是在年少的语境和故梦中徘徊不去的蓝色:那样的简朴儿明亮,以至于让人觉得去追究出世还是入世的问题,或者去追究是不是只有扎扎实实的接地气,给满炕的烟火气熏了一辈子有没有被呛死的人才能成得了大师,显得很多余。
内心有大海的孩子,总归会有一种晴朗而清寂的生活的,哪怕仅仅只是在心里,或者在笔下。
因此,我祝福他能由这首精灵之歌的起飞,迁徙到一处海风习习,潮来汐往的未来。
七堇年
2011年3月18日 成都
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即使与美好二字无关,也大都是真挚并且因此显得珍贵的。
比如感情,或者作品。
而这是他的第一本书。
贰
我还记得去年偶见洛洛。他来到了我在北京的一场读者交流活动,穿黑衣,背挎包,远离前面坐着的人们,独自出现在最后面的位置,站了一会儿,又隐匿到一排排书架中去了。大概是因为他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颇受关注的孩子,很多人认得他的模样,因此处处低调回避。
得承认,世上的确有些人生来具备宠儿的天资。
他们颀长而净丽,头脑聪明,甚至才华横溢,恰如闯进人间的精灵。但尘世泥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要么滥用或透支了这笔天资,用以盲目炫耀;要么没有智慧或勇识将这份脱俗之气长久保持,令人惋惜。
我希望并相信他不是这喧嚣的大多数。
在商俗气氛烟熏火燎的当下,酷爱读书,且阅读品位颇高的少年真的不多了。写作对于他来说,似乎是一条必经之路,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而已。
从一名读者成长为作者的过程,类似扶着栏杆学习走路到最终自由奔跑起来——其起点阶段,都难免经过一个临摹的时期,出于年少时热烈的,对某个作家的偏爱,或者对某一类作品的倾情。这些共同的感动一度如此热切,尽管注定将迅速涣散于粗粝的现实生活中,但有人会带着这种阅读感动的痕迹成长,又迅速脱壳,最终蜕变出一套完整而独立的表达方式,渐渐自成轨迹——几乎每个写作者都是这么过来的。
这是为什么连余华也曾经写:“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无论他是在亦步亦趋的路上,还是已经在独自回去的途中,这都是一个写作者成长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之一:毕竟用心纯粹。
叁
我非常高兴看到这个刚刚脱离青春期的少年,并没有反复拘泥于“青春题材”(虽然这曾经是一个具备热度的卖点,并仍有余温)。我意外于他独特的笔下世界。论创造视野也好,写作野心也罢,一个年轻人挑战了更高更远的东西,必然地面对更多的难题或者失落。然而正是因为如此年轻,韶华青翠如春,面对大千世界徐徐洞开,尽可以深吸一口气,迈步飞奔下去,别的没有什么好顾虑的——才华当如烈火,燎原如若无人之境。
回过头来一看,路自然就有了。
肆
有一次我看到洛洛的博客里如此写:“一个朋友对我说,以后我要带着爱人的纹身一起去日本冲绳,在海边搭一个小帐篷,做出租木船的生意,白天与游客交谈,夜晚听着海天咆哮,然后孤老一生,你来找我吧。我说,好,等有一天我真的在城市的石头森林里撑不下去了,我就来找你。”
言下那番情境令人想到少年薄而瘦的脚踝和小腿被海浪不断冲刷的样子;洗得发旧的海魂衫,薄薄的挂在身上,风帆一般鼓动。一切都显得寂寞,洁净,有一种瞭望的姿势。那是在年少的语境和故梦中徘徊不去的蓝色:那样的简朴儿明亮,以至于让人觉得去追究出世还是入世的问题,或者去追究是不是只有扎扎实实的接地气,给满炕的烟火气熏了一辈子有没有被呛死的人才能成得了大师,显得很多余。
内心有大海的孩子,总归会有一种晴朗而清寂的生活的,哪怕仅仅只是在心里,或者在笔下。
因此,我祝福他能由这首精灵之歌的起飞,迁徙到一处海风习习,潮来汐往的未来。
七堇年
2011年3月18日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