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围棋定式,就是在局部形成的比较合理的下法,反映了下棋双方的一种互不吃亏平衡状态。定式可以说是一种围棋中的既成事实,这一点与数学中的定理颇为相像,而对定式的认识过程,也和数学定理一样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认识是无视定式。他们认为定式会限制自己的思路,也就无所谓什么定式,这一点是很多初学者的常见想法。假若他确实有点聪明,遇到的对手能力平平,对定式只是一知半解,很可能加固类似的信念。对于这样的人,只要遇到一个真懂定式的,能让他在定式方面确实的吃点亏,那就足以给他一定的提醒了。在数学上,有很多民科级人士就是如此,尽管独立思考的精神非常可贵,但要是无视很多既成定理的话,最多只能是卖弄小聪明而已。
第二层认识死记定式。他们认为一定按照定式来下,但对定式的理解常常比较机械,甚至把它归咎于外在的权威(那可是多么牛逼的人发明出来的啊!)。这样的人一般受过一点基础训练,很看不起所谓的野路子,但要是遇到不肯配合的,常常很难给予相应的惩戒。在数学上这样的人表现为权威空谈家,总是喜欢引用所谓的大定理压人,但他们对定理的理解,恐怕也就停留在字面上而已。他们中的某些人并不满足既成的书本,却以搜集学术前沿信息为荣,希望能够找到那种最新发明出来的,可能是几十年都下不出一次的伟大定式。
第三层认识是活用定式。这样的人能够基本理解定式的缘由,懂得能灵活选用适合实际情形的定式。遇到不按常规出牌的,也常常能够给予必要的惩戒。这类人有没有创见不好说,但至少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教员。在数学上,就是能够讲清楚定理的来龙去脉,直到怎么样来使用既成的定理。达到这个层次的人,只要能够得到必要的资料,做一点平凡的推论还是不成问题的。
第四层认识是超越定式。这样的人完全理解了定式的变化,把书本上的定式还原到实战过程中,进而达到一种思想层次上的领域,这一点也是与定式外的中盘搏杀一脉相承的。假若只下现有的19×19棋盘,也许第三个层次就是足够实用了,但要是有一天改下17×17或21×21之类的棋盘,那就需要更加本质上的理解。数学不像围棋那样有固定的棋盘,也就更需要这类思想层次的理解,把定理之类僵硬物彻底溶解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找到适合思想成长的新领域。
在围棋中,定式只是一个后勤条件而已,围棋的本质应该在与对局实战,从实战中产生相应的招法与思想。一般围棋手的段位也都是按照实战比赛来定的,从没听说谁因为研究发明一个新定式而被定段。其实,数学中也有相应的实战过程,它表现在对思想的相互交流中,这才是数学中真正有生命的东西。遗憾的是,数学并不像围棋那样有直接的胜负标准,因此对鉴赏家的要求也就更高,更需要他们对数学本身的价值有一个独立的内在的品评。
第一层认识是无视定式。他们认为定式会限制自己的思路,也就无所谓什么定式,这一点是很多初学者的常见想法。假若他确实有点聪明,遇到的对手能力平平,对定式只是一知半解,很可能加固类似的信念。对于这样的人,只要遇到一个真懂定式的,能让他在定式方面确实的吃点亏,那就足以给他一定的提醒了。在数学上,有很多民科级人士就是如此,尽管独立思考的精神非常可贵,但要是无视很多既成定理的话,最多只能是卖弄小聪明而已。
第二层认识死记定式。他们认为一定按照定式来下,但对定式的理解常常比较机械,甚至把它归咎于外在的权威(那可是多么牛逼的人发明出来的啊!)。这样的人一般受过一点基础训练,很看不起所谓的野路子,但要是遇到不肯配合的,常常很难给予相应的惩戒。在数学上这样的人表现为权威空谈家,总是喜欢引用所谓的大定理压人,但他们对定理的理解,恐怕也就停留在字面上而已。他们中的某些人并不满足既成的书本,却以搜集学术前沿信息为荣,希望能够找到那种最新发明出来的,可能是几十年都下不出一次的伟大定式。
第三层认识是活用定式。这样的人能够基本理解定式的缘由,懂得能灵活选用适合实际情形的定式。遇到不按常规出牌的,也常常能够给予必要的惩戒。这类人有没有创见不好说,但至少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教员。在数学上,就是能够讲清楚定理的来龙去脉,直到怎么样来使用既成的定理。达到这个层次的人,只要能够得到必要的资料,做一点平凡的推论还是不成问题的。
第四层认识是超越定式。这样的人完全理解了定式的变化,把书本上的定式还原到实战过程中,进而达到一种思想层次上的领域,这一点也是与定式外的中盘搏杀一脉相承的。假若只下现有的19×19棋盘,也许第三个层次就是足够实用了,但要是有一天改下17×17或21×21之类的棋盘,那就需要更加本质上的理解。数学不像围棋那样有固定的棋盘,也就更需要这类思想层次的理解,把定理之类僵硬物彻底溶解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找到适合思想成长的新领域。
在围棋中,定式只是一个后勤条件而已,围棋的本质应该在与对局实战,从实战中产生相应的招法与思想。一般围棋手的段位也都是按照实战比赛来定的,从没听说谁因为研究发明一个新定式而被定段。其实,数学中也有相应的实战过程,它表现在对思想的相互交流中,这才是数学中真正有生命的东西。遗憾的是,数学并不像围棋那样有直接的胜负标准,因此对鉴赏家的要求也就更高,更需要他们对数学本身的价值有一个独立的内在的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