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
和谐花园古乐团
【唱片介绍】
对历史的恢复还是对现实的反叛?
《和谐的花园》
对于近些年来出现的复古演绎,总是会在各个论坛产生各种争论。认为回复本来面貌者有,认为是将音乐僵死在历史中者有。但是《和谐的花园》Il Giardino Armonico 却是个可怕的异数。
这个一个于米兰1985年成立的年轻的意大利北方古乐团。以意大利巴罗克音乐为核心同时也演奏巴赫、亨德尔的巴洛克音乐。在乐团组建的时候不过是三个人的重奏组合。Giovanni Antonini作为古竖笛演奏者和乐团的指挥。其他包括一把古小提琴、一把琉特琴(Luca Pianca演奏)。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随着乐团影响力的扩大而扩充成为举足轻重的古乐团。
这个乐团带来的争议是最大的。复古和本真有时候被认为是“僵化于乐谱“。他们坚持使用真正的复古乐器,但是对于他们的评价则使用了“具有摇滚基因““异常彪汉“这样的激烈词汇。他们的CD,从封面开始就极具叛逆色彩。一个维瓦尔蒂的协奏曲封面是数把被子弹击碎的小提琴画面。初看还以为是个另类地下乐团。他们的演奏少有平淡,用凶狠来形容一点不过分。时常用弓凶狠、吹奏猛烈,拨弦凌厉。使400年前的音乐充满活力和攻击性。
在我已经非常习惯古乐团演奏的《四季》之后听到他们的《冬》仍然惊讶的嘴巴无法合拢。一乐章音乐开始,提琴在高音区不安的嘶鸣,充满野性,而琉特琴的拨弦则充满了迷幻色彩,小提琴快速进入后诡异而坚决。这是还是古典音乐吗?充满现代人的不安和急躁。二乐章小提琴非常平稳而流畅,而伴奏则具有紧迫的行进感。三乐章以沉思状开始,随着伴奏弦乐的层层铺垫,小提琴压抑的短促而激烈的挣扎。转而无奈的低语,最后激烈的冲击结束。整个曲子和大乐团相比支离破碎,但是却非常激烈而个性。那么就带来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他们是在恢复历史中的演绎,还是在颠覆古典音乐?
什么是历史中的演绎?甚至如何理解历史文化?这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对历史的解读,尤其是对于文化动荡时期的思想观察。我们往往发现的不是想象中陈腐和僵化的落后思想艺术,而是充满内在的活力。其活力和影响力远远超越大部分的平静时期思想家。作为春秋战国时代文化思潮爆发时代的思想代表人物《老子》,在动荡和不定之中产生的思想是惊人开阔的。而之后在稳定统治下文人不断的修整中所继承和发展的道路却愈发的窄。进而出现现在对于“国学“的反思。但是认真回朔到《老子》的本身作品,则会重新将那个开放时代的气息带回。音乐上的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家我总觉得和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一样。在律法不稳定的情况下努力的创造。虽然他们创造的律法为后人所尊崇,但是在律法没有定型的时候是创造力最活跃的。反观他们的作品,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现代继承下来的就作为不变的权威。他们的作品当时的演绎就是多样而自由的,充满了开拓的活力。而象《和谐的花园》乐团这样的复古音乐家,并不是在僵化音乐,而是寻求将大发展时期的创造气息带回当代。以更加自由和创造的方式表现理解音乐。
巴洛克时期,对于我巴赫和维瓦尔迪的意义不同,巴赫引领音乐走向理性的王国,而维瓦尔迪引领音乐走向开阔的未来。我把现代音乐作为维瓦尔迪意义的延伸。
而对于“和谐“的理解,也不应该只停留在“平和“之上。“和谐“的意义在于个体的活跃。如果没有个体的活跃,则是一潭死水。作为《和谐的花园》,他们的花园中充满了各种艳丽甚至诡异的植物,正在争奇斗艳的疯狂成长。这就是那个时代维瓦尔迪的意义,他将包容未来。
CD 1:
Monteverdi, Sinfonia aus "Il ritorno d'Ulisse in
Patria / Merula, Ciaccona;Improvisation;Canzon "La Cattarina";
Ruggiero / Castello, Sonaten Nr. 4 & 10 / Spadi, Anchor che co'l
partire;Improvisationen / Riccio, Sonata a 4;Improvisation/
和谐花园古乐团
【唱片介绍】
对历史的恢复还是对现实的反叛?
《和谐的花园》
对于近些年来出现的复古演绎,总是会在各个论坛产生各种争论。认为回复本来面貌者有,认为是将音乐僵死在历史中者有。但是《和谐的花园》Il Giardino Armonico 却是个可怕的异数。
这个一个于米兰1985年成立的年轻的意大利北方古乐团。以意大利巴罗克音乐为核心同时也演奏巴赫、亨德尔的巴洛克音乐。在乐团组建的时候不过是三个人的重奏组合。Giovanni Antonini作为古竖笛演奏者和乐团的指挥。其他包括一把古小提琴、一把琉特琴(Luca Pianca演奏)。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随着乐团影响力的扩大而扩充成为举足轻重的古乐团。
这个乐团带来的争议是最大的。复古和本真有时候被认为是“僵化于乐谱“。他们坚持使用真正的复古乐器,但是对于他们的评价则使用了“具有摇滚基因““异常彪汉“这样的激烈词汇。他们的CD,从封面开始就极具叛逆色彩。一个维瓦尔蒂的协奏曲封面是数把被子弹击碎的小提琴画面。初看还以为是个另类地下乐团。他们的演奏少有平淡,用凶狠来形容一点不过分。时常用弓凶狠、吹奏猛烈,拨弦凌厉。使400年前的音乐充满活力和攻击性。
在我已经非常习惯古乐团演奏的《四季》之后听到他们的《冬》仍然惊讶的嘴巴无法合拢。一乐章音乐开始,提琴在高音区不安的嘶鸣,充满野性,而琉特琴的拨弦则充满了迷幻色彩,小提琴快速进入后诡异而坚决。这是还是古典音乐吗?充满现代人的不安和急躁。二乐章小提琴非常平稳而流畅,而伴奏则具有紧迫的行进感。三乐章以沉思状开始,随着伴奏弦乐的层层铺垫,小提琴压抑的短促而激烈的挣扎。转而无奈的低语,最后激烈的冲击结束。整个曲子和大乐团相比支离破碎,但是却非常激烈而个性。那么就带来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他们是在恢复历史中的演绎,还是在颠覆古典音乐?
什么是历史中的演绎?甚至如何理解历史文化?这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对历史的解读,尤其是对于文化动荡时期的思想观察。我们往往发现的不是想象中陈腐和僵化的落后思想艺术,而是充满内在的活力。其活力和影响力远远超越大部分的平静时期思想家。作为春秋战国时代文化思潮爆发时代的思想代表人物《老子》,在动荡和不定之中产生的思想是惊人开阔的。而之后在稳定统治下文人不断的修整中所继承和发展的道路却愈发的窄。进而出现现在对于“国学“的反思。但是认真回朔到《老子》的本身作品,则会重新将那个开放时代的气息带回。音乐上的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家我总觉得和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一样。在律法不稳定的情况下努力的创造。虽然他们创造的律法为后人所尊崇,但是在律法没有定型的时候是创造力最活跃的。反观他们的作品,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现代继承下来的就作为不变的权威。他们的作品当时的演绎就是多样而自由的,充满了开拓的活力。而象《和谐的花园》乐团这样的复古音乐家,并不是在僵化音乐,而是寻求将大发展时期的创造气息带回当代。以更加自由和创造的方式表现理解音乐。
巴洛克时期,对于我巴赫和维瓦尔迪的意义不同,巴赫引领音乐走向理性的王国,而维瓦尔迪引领音乐走向开阔的未来。我把现代音乐作为维瓦尔迪意义的延伸。
而对于“和谐“的理解,也不应该只停留在“平和“之上。“和谐“的意义在于个体的活跃。如果没有个体的活跃,则是一潭死水。作为《和谐的花园》,他们的花园中充满了各种艳丽甚至诡异的植物,正在争奇斗艳的疯狂成长。这就是那个时代维瓦尔迪的意义,他将包容未来。
CD 1:
Monteverdi, Sinfonia aus "Il ritorno d'Ulisse in
Patria / Merula, Ciaccona;Improvisation;Canzon "La Cattarina";
Ruggiero / Castello, Sonaten Nr. 4 & 10 / Spadi, Anchor che co'l
partire;Improvisationen / Riccio, Sonata a 4;Improvis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