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二:富二代
李 纯:从小到大,你有过吃苦的记忆吗?
辛胜通:我对生活的要求真不是太高,几天不带钱包,都没什么感觉,吃饭有食堂。食堂不发卡,我也会找一个不太贵的地方吃一顿,比较随意。
宋永亮:那当你只有一件衣服,而且衣服脏得没法穿的时候,你肯定就不会说“随意”了。
辛胜通:那我就去买,而且衣服,对现在的人来说,不是太难解决的事儿。
李 纯:永亮的意思,是马斯洛关于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的五个层次。你已经实现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永亮,他可能直到现在,都一直在为生存挣扎。你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辛胜通:你说得没错。但我认为,每个人都面临一个欲望“金字塔”,只是欲望的“塔基”大小不一,有的人塔基特小,很容易就满足了,但有的人塔基特大,很难满足。我见过太多不容易有满足感的人。有个朋友,房子还没买呢,就买个“甲壳虫”,我说你天天住车里呀,但他非要享受那过程。这是人与人的不一样。
李 纯:你说的那个朋友,是属于物欲膨胀的类型。而永亮说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问题。
辛胜通:我们也有我们物质上的困扰。比如娶妻之后一样会有“金钱”的困扰。养孩子,那也是个无底洞。
我理解的“苦”,更多的是困惑。比如说,当事业遇到瓶颈的时候,当决定你命运的人不欣赏你的时候,当你周边的朋友在飞速地成长,而自己的能力或知识技能停滞不前的时候……
每一个人,都有各自那一层的困扰。
宋永亮:所以每个人都往上走,不会往下看。
辛胜通:这种情况不是中国特有的。人类社会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高速过渡的过程中,都会遇见这样的问题。如日本的年轻人也经历过很压抑的阶段,但现在也开始了回归。在大阪做农民,比在东京舒服多了。
李 纯:但我们离“回归”的这一天好像还挺远。你认为当代中国青年在发展中,遇到的断裂问题,永亮的苦恼,你的苦恼,源起何处?
辛胜通: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育没有教给人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大学本来就是要教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是随便学点技能就完事。拿金融行业来说,你看华尔街那帮人搞那些东西好像有多难,实际上,我担保,只要认真学,一两个月你肯定会。
只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教人怎么以正确的人生态度看待世界,处理你每天遇到的具体问题。再以你们补习学校打个比方,一个家长来说,你没把我小孩教好,我要拿把砍刀砍你,200个员工,估计没几个人能顺利解决这事。书上没一个理论这么教。
宋永亮:你这说的是人的灵活变通和与生俱来的悟性。那我想问问你,那是不是咱们的教育内容改变过来,学生出来后就能找到工作呢?
辛胜通:就业岗位的创造是市场经济的问题。我的看法是,政府管得越多,越创造不了岗位。你得让资本自由流动起来。
这么说吧,资本本身不带什么色彩——只有一个属性,就是赢利。穷和富都不是罪。关键是用一个确定的政策让大多数人富裕起来,我允许你,不管是你用你的劳动,还是用你的资本来创造价值,但是如果你违法我就会处罚你。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岗位被创造出来,并保持下去。
李 纯:怎么看富二代?
辛胜通:富二代本身没什么过错。如果他没有做违反法律的事儿。
李 纯:著名的“杭州飙车案”呢?当富二代在闹市玩漂移。
辛胜通:这个问题不应归结于富二代,应该归结于法律。让法律去解决,让有钱人没法靠钱“摆平”这类事。
李 纯:不要求良知和道德吗?
辛胜通:我觉得对每个人要求的底线应该是法律,而不是良知和道德。
李 纯:那在目前法律不健全,甚至被人滥用的情况下,如何去约束富人?
辛胜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改变。今天的一切会成为明天的历史。
李 纯:有些人注定只能成为蝼蚁?
辛胜通:是这样的,如果只是孤立地看一个时期,是有人会成为蝼蚁。但如果将其放在历史长河中,这只是一个“过程”。
李 纯:如果我们现在无动于衷,那进步的进程是不是会更慢而且更远?
辛胜通:我觉得这里有一个明晰责任的问题。而且什么是社会的稳定器?不是富人,不是穷人,是司法。我一直赞同司法要公正。另外,对一个人进行审判时,也要客观,不要带任何情绪的宣泄,也不要带对任何阶层的有色眼镜,要就事论事,不要把一个阶层全打倒。
李 纯:这些都是技术手段。要实现人类的公义,最终得依靠人自身。
李 纯:从小到大,你有过吃苦的记忆吗?
辛胜通:我对生活的要求真不是太高,几天不带钱包,都没什么感觉,吃饭有食堂。食堂不发卡,我也会找一个不太贵的地方吃一顿,比较随意。
宋永亮:那当你只有一件衣服,而且衣服脏得没法穿的时候,你肯定就不会说“随意”了。
辛胜通:那我就去买,而且衣服,对现在的人来说,不是太难解决的事儿。
李 纯:永亮的意思,是马斯洛关于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的五个层次。你已经实现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永亮,他可能直到现在,都一直在为生存挣扎。你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辛胜通:你说得没错。但我认为,每个人都面临一个欲望“金字塔”,只是欲望的“塔基”大小不一,有的人塔基特小,很容易就满足了,但有的人塔基特大,很难满足。我见过太多不容易有满足感的人。有个朋友,房子还没买呢,就买个“甲壳虫”,我说你天天住车里呀,但他非要享受那过程。这是人与人的不一样。
李 纯:你说的那个朋友,是属于物欲膨胀的类型。而永亮说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问题。
辛胜通:我们也有我们物质上的困扰。比如娶妻之后一样会有“金钱”的困扰。养孩子,那也是个无底洞。
我理解的“苦”,更多的是困惑。比如说,当事业遇到瓶颈的时候,当决定你命运的人不欣赏你的时候,当你周边的朋友在飞速地成长,而自己的能力或知识技能停滞不前的时候……
每一个人,都有各自那一层的困扰。
宋永亮:所以每个人都往上走,不会往下看。
辛胜通:这种情况不是中国特有的。人类社会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高速过渡的过程中,都会遇见这样的问题。如日本的年轻人也经历过很压抑的阶段,但现在也开始了回归。在大阪做农民,比在东京舒服多了。
李 纯:但我们离“回归”的这一天好像还挺远。你认为当代中国青年在发展中,遇到的断裂问题,永亮的苦恼,你的苦恼,源起何处?
辛胜通: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育没有教给人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大学本来就是要教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是随便学点技能就完事。拿金融行业来说,你看华尔街那帮人搞那些东西好像有多难,实际上,我担保,只要认真学,一两个月你肯定会。
只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教人怎么以正确的人生态度看待世界,处理你每天遇到的具体问题。再以你们补习学校打个比方,一个家长来说,你没把我小孩教好,我要拿把砍刀砍你,200个员工,估计没几个人能顺利解决这事。书上没一个理论这么教。
宋永亮:你这说的是人的灵活变通和与生俱来的悟性。那我想问问你,那是不是咱们的教育内容改变过来,学生出来后就能找到工作呢?
辛胜通:就业岗位的创造是市场经济的问题。我的看法是,政府管得越多,越创造不了岗位。你得让资本自由流动起来。
这么说吧,资本本身不带什么色彩——只有一个属性,就是赢利。穷和富都不是罪。关键是用一个确定的政策让大多数人富裕起来,我允许你,不管是你用你的劳动,还是用你的资本来创造价值,但是如果你违法我就会处罚你。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岗位被创造出来,并保持下去。
李 纯:怎么看富二代?
辛胜通:富二代本身没什么过错。如果他没有做违反法律的事儿。
李 纯:著名的“杭州飙车案”呢?当富二代在闹市玩漂移。
辛胜通:这个问题不应归结于富二代,应该归结于法律。让法律去解决,让有钱人没法靠钱“摆平”这类事。
李 纯:不要求良知和道德吗?
辛胜通:我觉得对每个人要求的底线应该是法律,而不是良知和道德。
李 纯:那在目前法律不健全,甚至被人滥用的情况下,如何去约束富人?
辛胜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改变。今天的一切会成为明天的历史。
李 纯:有些人注定只能成为蝼蚁?
辛胜通:是这样的,如果只是孤立地看一个时期,是有人会成为蝼蚁。但如果将其放在历史长河中,这只是一个“过程”。
李 纯:如果我们现在无动于衷,那进步的进程是不是会更慢而且更远?
辛胜通:我觉得这里有一个明晰责任的问题。而且什么是社会的稳定器?不是富人,不是穷人,是司法。我一直赞同司法要公正。另外,对一个人进行审判时,也要客观,不要带任何情绪的宣泄,也不要带对任何阶层的有色眼镜,要就事论事,不要把一个阶层全打倒。
李 纯:这些都是技术手段。要实现人类的公义,最终得依靠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