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ream吧 关注:90贴子:16,163
  • 3回复贴,共1

【电影】浪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11-05 13:55回复

    值得每个中国人仔细思索的电影。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民族心理,我们究竟是自由的,还是生性反自由。
    剧情介绍:
      赖纳•文格尔(Jürgen Vogel 饰)是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该学校正在进行“国家体制”的主题活动周。由于他最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讲“独裁统治”课程。
      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文格尔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们对他要绝对服从。从最初的玩乐心态,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他们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并荣获2008年德国电影杰出剧情片和最佳男配角奖(Frederick Lau)。
    获奖情况:
    2008年
    Istanbu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Special Prize of the Jury
    丹尼斯·甘塞尔
    2008年
    German Film Awards Outstanding Feature Film (Bester Spielfilm)
    Christian Becker
    2008年
    German Film Awards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Beste darstellerische Leistung - Männliche Nebenrolle)
    Frederick Lau
    


    2楼2011-11-05 13:59
    回复

      Jones更进一步。他让学生阅读文章,接着开展讨论,但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则:想发言的人必须起立,站到桌旁,先说“Jones先生”,然后才允许发言。发言时必须言简意赅,口齿清楚。谁要是回答的时候心不在焉、随便应付,就必须重新回答一遍,甚至不断重复。
      Jones坚持他的原则,并渐渐对结果感到惊讶。捣蛋鬼变成了榜样,他们的勇于发言,见解独特,答案明确。回答问题的也不再仅仅是那几张老面孔,无论是问题还是答案的水准有了惊人的提高。学生们注意力更集中,听讲也更专心。Jones原先以为,学生们会认为专制型的教学方式可笑,会抵触,不配合,但结果恰恰相反。要求学生们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很简单,意外得简单。学生也变得更加有效率。
      “他是我们信任的老师”
      星期二,他踏入教室,迎接他的是一片肃静。所有人在课桌后坐得笔直,虽然并没有人这么要求。他们的聚精会神,表情充满期待,没有人交头接耳。他们在等他,Ron Jones,他们的老师。他在黑板上写下:“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然后开始讲课。学生们认真听讲。下课时,他用手做了一个简短的动作:手臂前伸,手掌先向上,再向下滑出一个曲线。一个波浪。Jones把这个手势定为班级的问候礼。在学校里和大街上用这个手势表明身份,身为这场运动的一份子。
      Jones把这个问候礼称为“第三浪”。浪潮总是以三波的形式到来,最后一浪,即第三浪冲上沙滩时是最强劲的。没有人意识到,这个名称和“第三帝国”何等相似。
      “Jones先生他是我们信任的老师。我也参加了,一切都似乎很有趣,感觉是场游戏。至少刚开始时是这样”,Neel回忆道。他当时只是觉得挺这位老师上课很有意思。
      相互告发-为了集体的利益
      接下来的几天,Jones仔细观察校园里的一举一动。在咖啡厅、图书馆、体操馆里,学生们见面时用“浪潮”手势打招呼。这个实验已从教室扩展到了整个校园。
      星期三,Jones分发了成员卡,其中三张上有一个红色的叉。拿到这三张卡的人被委以特殊的使命:检举不遵守“浪潮”规定的人。随后,Jones又开始“布道”了,从行动,投身集体,一直说到自我堕落。他被他自己的话感染了,他摇摆于领袖和老师的双重角色之间。他为他充满干劲的学生骄傲,为他们的成绩骄傲,为他们的团结骄傲,他为他自己骄傲。
      紧接着,告密的风潮到来了。他只委派了3个学生检举批评者和反对者。结果却来了20个人。他们毫无保留地告发他们拿“浪潮”开玩笑的朋友,出卖他们对“浪潮”表示怀疑的父母。一切为了集体的利益。这场运动在三天之内已经成为了他们生命的全部。
      “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事态的发展已经失控了”
      “我当时虽然参加了,但应该算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Neel如今说道。有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运动中,但也有学生从根本上反对这场运动。“一次课间,我对我最好的朋友说了一个关于‘第三浪’的笑话,结果第二天,Jones先生在所有学生面前提到了这事,从那时起我开始感到害怕。” Neel清楚,肯定是他最好的朋友告发了他。“而那时他只是面无表情地望着前方。从那一刻起我意识到,事态的发展已经失去了控制。”
      当看到如此多的学生为了这场运动毫无保留地出卖朋友,Jones也感到害怕了。他必须找到一条出路,来中止这场实验。但如何才能做到?
      星期四,课堂里的人数已从30人涨到了80人。新来的都逃掉了原本应去的课。Jones宣布,“第三浪”是全国性青年运动的一部分,目的在于促进国内政治体制变革。星期五中午12点,将会由总统候选人正式宣布组织的成龘立。学校里也会有相应的公告。
      一个奇异的巧合让这个声明更加可信:时代杂志上整页刊登了一个名为“第三浪”的木器产品的广告。学生们被鼓舞了。“当时没有人对Jones先生表示一丝怀疑”,Neel回忆道。
      


      4楼2011-11-05 14:02
      回复
        其实我们现在不也在重复着如是的事情么?
        为什么“不自由”一定要被给予一个大环境然后被保障发育成法西斯那样的巨型“不自由”。
        当某一位乘客为日本孕妇让座的时候,当我们抵制龘家乐福的时候、当我们为一张中国地图有没有一个号称国家、有军队、有立法机构、有民选政龘府、有多个独立政党的“地区”而发毛的时候。
        当我们参加某一个活动而不惜编造敌人没有做过的坏事,当我们过分夸大了这个政龘府的坏处。
        其实浪潮就像潮起潮落一样每天发生,但如果全世界的波浪,不,一个海域的水,一齐向一处涌去,海啸就会发生,就会带来极大的灾难。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只要没有极大的灾难,反自由就可以、集体主义就可以被允许,而是说,讨论的那些所谓的反集体主义,千万不要先入为主一个大的灾难背景,更值得思考的是我们现今的生活中依旧存在的浪潮。
        仇富心理、民族主义、爱国教育、麻木、思想的“统一”。
        或言之,没有一点点风吹,哪里会来的浪潮?
        


        6楼2011-11-05 1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