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主义吧 关注:995贴子:1,451
  • 4回复贴,共1

《疾病的希望》身心整合的疗愈力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代有愈来愈多的人,都已经看到了主流医学(西医)的局限,而渴望一个全新医学观的诞生。本书即提出一个强调身心整合的超越性观点,帮助我们用更正面、积极的角度来听疾病说话,追求全方位的身心灵健康!
  本书从完全异于主流医学的观点来看疾病:把疾病当成最亲密、最诚实的朋友,与他对话。愿意以这种方式对待身体的人,会发现身体其实提供了许多自我成长与探索的机会,这是正统医学所不能提供的。
  本书认为:疾病是相对于健康的一种意识状态,而透过各种身体与器官的「症状」,可以探索心灵深处的问题,将人从疾病带向健康。从这个角度来看,身体的症状就不再是需要对付(治疗)的敌人,反而是帮助我们看见自己的朋友。
  书中第一部分即详细介绍这种全新的身心哲学观,从对立的世界观谈到合一的宇宙意识,从人类不愿面对的自身阴影、善恶、好坏、对错观念的问题,引申出为什么疾病是人的本质,进而探讨看待疾病的态度与方法。
  第二部分则从这样的观点,分别诠释身体部位和器官出现的症状可能代表心理层面上有着什么意义。例如「磨牙」的象征,就是指没有发作的攻击性,白天对人生气而不能表达时,就会在夜晚磨牙;又例如「紧张性头痛」很常见于工作压力过大的人,或与升迁有关、使人过度努力的紧急情况,在这个症状的背后,常常发现骄傲的完美主义者,企图严格执行自己的意志。
  当然,这并非所谓的「标准诊断」,也不是否定正统医学的功用,而是希望能以更宽广的视角,使每个人为自己的身心状况,找出属于个人的疾病隐喻或重要意义,使我们能从各种症状的痛苦中学到人生的功课。当发生头痛或有所谓焦虑的情形,就以一颗药丸或是某种精油解决时,如何会去思考、感受自己「为什么头痛」、「为什么焦虑」呢?
  在众人视吃药打针以解决病痛为家常便饭的今日,现代人需要的是从机械生活中跳出来寻找意义、认识自我。在接受现代医学治疗的同时,也花一些心力去探索心灵世界,两者并不相违背,而后者却能开启令人难以想象的广袤视野,何乐而不为?!



1楼2011-10-30 19:03回复
    疾病与症状
    医学的灵魂何在?
    在我们这个时代,现代医学不断展现近乎神奇的技巧和力量,令外行人感到惊奇。可是,在这同时,对近乎全能的现代医学感到怀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人更相信自然疗法(包括远古或相当现代的方法)或是同类疗法,远甚於高度科技化的正统医学,因为正统医学有许多值得批评的地方:例如副作用、症状的转变、缺乏人性、昂贵的费用等等。更值得注意的,并不是批评的内容,而是竟然出现批评的事实,因为这种批评是在理性分析之前就出现的一种模糊感觉,觉得有什麼地方不太对劲,虽然医学所选择的方法有精确的设备,却无法达到所期待的目标。许多人都对现代医学感到不安,包括许多年轻的医生。可是一旦提出新的解决方法,这种共识就迅速消失,有些人认为拯救之道在於把医学社会化,其他人以天然的植物药方取代化学**,还有人认为研究地球的辐射线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其他人则把希望寄托在同类疗法。针灸师和脚底按摩师则极力强调医学看待整个身体过程的焦点,要从表面的现象转移到能量的层面。
    也许把所有另类的努力和疗法总结起来的最好方法,就是谈论一种「全人」的医疗形式,而不只是对所有不同的取向保持开放的态度,由此更可以将完整的人视为身心合一的整体。正统医学已经丧失这种看法,而且这个事实明显到众所皆知的地步,它研究的基本原则倚赖高度专业化的分析,为了取得大量而精确关於细节的知识,必然会越来越丧失整体的观点。
    当前在医学中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讨论和发展,内容大多局限於各种方法及其效果,到目前为止,还很少谈到关於医学本身的理论或哲学观。无可否认地,医学操作的是具体而实用的技术,可是每一种技术都会有意无意地反映出背后所隐藏的哲学。使现代医学之船走向沉没的礁石,绝不是各种技术的效力,而是建立这些技术的生命观,这种生命观常常缺少讨论和反省。它失败在哲学的部分(或说是缺少哲学的部分),医学的技术建立在实用和效果的考量上,可是医学的内在「缺乏灵魂」,最终会为自己带来丧失人性的咒诅。没错,这种丧失人性的情形表现在许多具体的外在形式,可是问题并不能藉著技术的改善而解决。许多症状表示医学也生病了,医学本身这个「病人」就像其他任何病人一样,是无法经由修补症状而治愈的。尽管如此,大多数批评正统医学、拥护另类治疗的人,却理所当然地采纳正统医学的哲学观和目标,以致於把精力完全用在改变其形式与方法。
    本书的目标是要重新探讨疾病与疗愈的问题,我们绝不会采取这个领域中大家所熟悉、接受、普遍认为理所当然的基本价值观。我们相信,这种态度会使我们的工作变得危险而困难重重,因为我们不得不深入且无情地探讨仍被大多数人视为禁忌的领域。我们完全了解自己所走的这一步,绝对不是照著医学发展而有的下一步,事实上,更准确地说,我们一下子跨越了好几步,这几步本来是正统医学该走的路,深入认识这几步的意义,可说是了解本书基本观念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不会谈太多医学的一般发展,而比较重视个人洞察力远远超出医学缓慢发展的人。


    2楼2011-10-30 19:09
    回复
      身体是意识的表现
      在一般的医学取向中,总是有各式各样的「许多疾病」(illnesses),这种不严谨的语言显示出人对疾病观念的普遍误解。「疾病」是只能以单数表示的**名词,「各种疾病」的说法就好像说「各种健康」一样奇怪,疾病和健康都是单数的概念,用来指涉人类的状态和情况,而不是像现在流行的用法,拿来指涉器官或部分身体的状态。身体并没有疾病或健康的问题,因为身体的作用只是表达来自意识的讯息,身体本身什麼也不能做,每一个看过尸体的人都会相信这一点。一个活人的身体需要两种无形的本质才能运作,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意识(也就是魂,soul)和生命(也就是灵,spirit)。意识产生讯息,由身体表现,所以能被看见。意识之於身体,就好像广播节目之於收音机。由於意识的性质是无形、独立的,所以显然不是身体的产物,也不用依靠身体而存在。
      活人身体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表现与其对应的讯息模式,或说是对应影像的凝聚(影像的希腊文是「eidolon」,也与「意念」的概念有关)。脉搏和心脏遵循特殊的律动,体温保持在固定的范围,腺体分泌荷尔蒙,或是抗体的产生,这些功能都无法单靠物质名称来解释,每一种功能都依赖对应的讯息,而讯息的来源就是意识。当各种身体功能以特殊方式一致运作时,就会出现和谐的整体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健康」。如果某种功能出了差错,就会或多或少影响整体的和谐,我们称这种结果是「疾病」。
      所以,疾病意味失去和谐,或是原本平衡的状态出现问题(稍后会谈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疾病其实也会创造一种平衡)。可是,和谐的破坏是发生在意识之中的,是在讯息的层面,只是表现在身体上罢了,所以,身体代表意识的再现,可以由此来了解意识,所有的过程和变化都是在意识中进行的。就好像整个物质世界只是舞台,各种原型以外在形式在其上表演,於是世界「就好像隐喻一样」,同样的,物质的身体只是舞台,意识的图像得以在此表现出来。因此,如果一个人的意识陷入不平衡的状态,就会透过身体症状的形式成为可见的实体。所以,即使疾病确实以症状的形式在身体表现出来,我们还是认为身体会生病的说法容易造成误导,因为,生病的是人。(就好像悲剧的演出,我们不会说舞台是悲剧,戏才是悲剧!)
      有各式各样的症状,但都是同一件事的表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疾病」,而疾病必然发生在人的意识之中。就好像身体没有意识就不能存活,所以没有意识的话,身体也不会「生病」。
      在此也必须说明,我们并不接受一般习惯把疾病分成身体、身心和心理疾病的看法,这种观念会阻碍人对疾病的认识。没有错,我们的观点与身心模式若合符节,差别在於我们对所有症状都采取这个观点,没有例外。「身体」和「心理」的区别最多只能应用在症状出现的层面,无法用来探究疾病本身。长久以来对精神疾病的观念完全会造成误导,因为精神并不会生病,这类疾病其实是指心理层面出现的症状,也就是说,症状出现在人的意识之中。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发展疾病的统整观点,至多把「身体」和「心理」的区别用於症状出现的主要层面是身体还是心理。
      假如考虑到疾病(意识层面)和症状(身体层面)在概念上的区分,那我们看待疾病的焦点,就必须从熟悉的身体层面的分析,转移到陌生的层面,也就是彻底审视心理层面。所以,我们比较像个评论家,不是以分析的术语痛斥拙劣的表演,也不会建议更改布景、道具或演员,而是把注意力直接放在这出戏本身。


      3楼2011-10-30 19:10
      回复
        症状是疾病的信号
        当人的身体表现出症状时,或多或少会吸引自己的注意力,而常常扰乱了原有的生活规律。症状是个信号,使我们的觉察力、注意力和精力都去关注症状,并搅乱平常生活。不管我们愿意或不愿意,症状都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我们会把这种「外在」的扰乱视为困扰,所以通常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排除困扰。人讨厌受到困扰,於是揭开对抗症状的战争,而即使是一场战争,也隐含有关切和注意,所以症状总是能确保我们的关心。
        自从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纪元前四六○?三七三,古希腊医师,被称为「医学之父」)以降,正统医学一直试图说服病人相信,症状多多少少是偶然的现象,要以机械化的过程来寻找原因,於是每个人都努力研究这些过程。正统医学小心地避免诠释症状,认定症状和疾病都是没有意义的,却剥夺了信号真正的功能│症状如果没有意义,信号就丧失了重要性。
        为了说明起见,容我们打个比方。汽车的仪表板有完整的警示灯,当某个重要功能无法适当运转时,警示灯就会亮起。如果在旅程中,真的遇到其中一个灯亮了,我们会感到扫兴,因为这个信号而必须中断旅程。我们的焦虑当然是合理的,可是,如果为了灯亮本身而烦恼,岂不是太愚蠢了吗!灯亮只是告诉我们需要花时间找出哪里出了问题,因为问题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所以我们把灯亮看成需要找修车厂的警讯,等修理好以后,灯就不会再亮,而我们也能高兴地继续旅程。可是,如果修车工人只是把灯泡拿掉,那我们必然感到非常生气,没错,灯不会再亮了,这确实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可是达到这个结果的方法却太肤浅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使灯不亮而已,如果能预防灯亮,当然是最好的,可是一旦灯亮了,我们就必须把注意力转移到背后的问题,找出真正故障的地方。换句话说,灯亮的真正作用,只是一种指标,使我们找出真正的问题。
        就好像警示灯亮的比方一样,症状也是如此,一连串身体的症状是不可见过程的可见表现,这个信号的作用是要我们停下来,找出有什麼地方故障了,让我们查询背后的问题是什麼。所以实在没有必要对症状感到烦恼,试图防止症状的出现更是荒谬。并不需要防止症状的发生,而是要让症状不需要发生,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先把目光从症状本身转移开来,检视更深层的东西,才能了解症状在指明什麼事情。
        正统医学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能力走出这一步:形形色色的症状太迷人了,於是把症状等同於疾病,换句话说,医学无法区分形式和内容的差别,於是不断把大量资源和技术用在器官或某一部分身体的治疗,却不曾治疗真正生病的人。医学追逐的目标是有朝一日能去除所有的症状,却没有花一点时间深入去看这个观念是否合理而可行。令人吃惊的是,这样清楚的事实却无法使狂热的追求变得脚踏实地。自从所谓现代医学出现以来,并没有使病人的数目减少一分一毫。病人和过去一样多,只是症状发生变化,却有人努力以部分症状的统计数字来掩盖这个严重的事实,骄傲地宣称在传染性疾病上得到胜利,却只字不提其他症状越来越严重而频繁的情形。
        除非开始从疾病的角度,而不是从症状的角度来观察,否则无法得到真实的结论。疾病从来就没有减少过,现在如此,将来也必然如此。疾病就像死亡一样,是深植在人性中的特质,无法以一些公式化的花招就将之连根拔除。如果我们能体会到疾病和死亡令人敬畏的伟大力量,就必然在这体会之光中,了解以我们的力量来对抗疾病和死亡是多麼可笑。当然了,我们也能以物理的自然过程来解释疾病和死亡,而不让自己有所醒悟,好继续相信自己的伟大和权威。


        4楼2011-10-30 19:11
        回复
          学习身心合一的语言
          总结到目前为止所谈的,就是:疾病是一种人类的状况,指明病人在意识层面失去了次序或和谐。内在平衡的丧失会以症状在身体层面表现出来,由於症状的出现会搅乱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迫使我们注意症状,所以症状既是讯息的信号,也是传递讯息的工具。症状会提醒我们面对自己是病人或是生病灵魂的事实,也就是说,我们已丧失内在的精神平衡。症状告诉我们某种东西被遗漏了,以前的人会问生病的人:「失去(amiss)了什麼?」,不过,病人还是会回答:「我有(get)头痛。」(原注:到现在,苏格兰人还是习惯问病人:「你缺少(lack)了什麼?」)现在我们都直接问病人:「你得(get)了什麼病?」仔细思量这两种完全相反的问话│「失去了什麼」和「得了什麼」│,是非常有启发性的。这两种问法都适用於病人,任何生病的人都少了某种东西,特别是在意识的层面:如果没有少了某种东西,那他们就是完整的,既健康又完美;相反的,一旦完整性在某个部分受损,那就「不完整」了,也就是说,不健康或生病了。疾病显现在身体上就是症状,而症状是人拥有的某种东西,所以说「一个人拥有的东西是其缺乏的表现」,人因为缺乏意识的某个部分,於是有了症状。
          一旦领会疾病和症状的差异,就能一举转变人面对疾病时的基本态度和方式,不再把症状看成敌人(面对敌人的终极目标就是抵抗、毁灭对方);相反的,会发现症状是能帮助他们的夥伴,以探索自己缺乏什麼,进而克服当前的疾病。从这个角度来看,症状变成某种老师,帮助我们为自己意识的发展和成长负起责任,虽然,在我们无法尊重最崇高的法则时,这个老师会显得非常严厉。疾病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使我们变得完整。
          探索症状的过程,会告诉我们到目前为止自己到底缺乏什麼,前提是我们能了解症状所用的语言。本书的目标就是要重新学习症状的语言,这里说「重新学习」,是因为这个语言自古以来就存在,只是现在不为人所知,所以要重新发现。这种语言是身心合一的语言,它完全了解身体和心理的连结。如果我们能再度学习这种双重语言,倾听其隐密的意义,就能很快听见症状要说什麼,并学会了解症状。症状要述说的比朋友能说的更多、也更重要,因为症状是更亲密的夥伴,独独适用於我们自己,也是唯一能从内在真实了解我们的朋友。
          可是,结果会诚实到使我们觉得难以承受,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敢诚实地当面说出关乎我们的真相,偏偏我们的症状向来如此坦率。难怪我们会遗忘症状的语言:毕竟,说谎总是容易多了。我们不断以各种方法想勉强忍受症状,可是,光是拒绝倾听或了解,并不会让症状离开。只要我们敢倾听症状,并与之沟通,它们会成为正直的老师,并指引我们走向真正的疗愈。症状会告诉我们目前缺乏什麼,使我们察觉需要刻意关切什麼。透过倾听和内在觉醒的过程,使我们有机会不再需要症状。


          5楼2011-10-30 1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