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
乐毅攻燕齐五年,攻齐70余城,皆为燕地,唯独莒、即墨未攻下。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作太子时,就与乐毅有隙,所以当他即位以后,对乐毅用而不信。齐国大将田单探知此种情况,乘机进行反间,派人到燕国散布说;“除莒城和即墨两处之外,齐国大片土地全在燕国军队手里。乐毅能在短时攻下齐国70余城,难道用几年工夫还打不下莒城与即墨吗?其实他是想用恩德收服齐人之心,为他叛燕自立做准备。”燕惠王本来就猜疑乐毅,听了这些话信以为真,于是下令派骑劫为大将去齐接替乐毅。乐毅深知燕惠王收回他的兵权,意味着听信谣言,欲加罪于自己。他认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决定拒绝回燕而西向去赵。赵惠王见乐毅归赵,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封他为望观津(在今河南省商丘东),号望诸君。赵王这样尊宠乐毅,是藉以警惕燕、齐,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骑劫寡思少谋而又骄狂自大。乐毅奔赵后,他来到齐国,一反乐毅原来的战略部署和争取齐人的正确政策,而施之以残暴,激起了齐国军民的强烈反抗。田单设谋诳骗燕军,在即墨城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杀死骑劫,转而追歼燕军到黄河边上,收复齐国所失之城邑,将燕军逐出齐境,从莒迎齐襄王(闵王死,襄王立于莒)归临淄。
惠王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以致军队被打败,将军被杀死,曾经占领的齐国土地又丢失了,但又怨恨乐毅奔赵、恐怕赵用乐毅乘燕吃了败仗的时候进攻燕国。于是惠王派人责难乐毅,而且向他道歉说:“先王曾以举国之兵托付将军,将军为燕大败齐军,报先王之仇,天下人为之震动,我也时刻记看你的功绩。可是刚逢先王去世,我又初立,听信于左右而误国。我之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为的是将军经年累月的暴露于荒郊野外,怕你太辛苦,所以请你回来调息,并想同你共议国事。将军却误听传言,和我产生怨隙,弃燕降赵。将军为自己打算,这样做是合宜的,可你如何报先王的知遇之恩呢?”于是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书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这才打消了燕惠王对乐毅的某些偏见,便封乐毅之子乐间为昌国君。
尽管乐毅受到不公,但乐毅也并不因个人得失而说赵伐燕,以泄私恨,而是居赵、燕两国客卿的位置,往来通好,乐毅最后卒于赵国。
乐毅攻燕齐五年,攻齐70余城,皆为燕地,唯独莒、即墨未攻下。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乐资即位,称燕惠王。燕惠王作太子时,就与乐毅有隙,所以当他即位以后,对乐毅用而不信。齐国大将田单探知此种情况,乘机进行反间,派人到燕国散布说;“除莒城和即墨两处之外,齐国大片土地全在燕国军队手里。乐毅能在短时攻下齐国70余城,难道用几年工夫还打不下莒城与即墨吗?其实他是想用恩德收服齐人之心,为他叛燕自立做准备。”燕惠王本来就猜疑乐毅,听了这些话信以为真,于是下令派骑劫为大将去齐接替乐毅。乐毅深知燕惠王收回他的兵权,意味着听信谣言,欲加罪于自己。他认为“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决定拒绝回燕而西向去赵。赵惠王见乐毅归赵,隆重地接待了他,并封他为望观津(在今河南省商丘东),号望诸君。赵王这样尊宠乐毅,是藉以警惕燕、齐,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骑劫寡思少谋而又骄狂自大。乐毅奔赵后,他来到齐国,一反乐毅原来的战略部署和争取齐人的正确政策,而施之以残暴,激起了齐国军民的强烈反抗。田单设谋诳骗燕军,在即墨城用火牛阵大破燕军,杀死骑劫,转而追歼燕军到黄河边上,收复齐国所失之城邑,将燕军逐出齐境,从莒迎齐襄王(闵王死,襄王立于莒)归临淄。
惠王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以致军队被打败,将军被杀死,曾经占领的齐国土地又丢失了,但又怨恨乐毅奔赵、恐怕赵用乐毅乘燕吃了败仗的时候进攻燕国。于是惠王派人责难乐毅,而且向他道歉说:“先王曾以举国之兵托付将军,将军为燕大败齐军,报先王之仇,天下人为之震动,我也时刻记看你的功绩。可是刚逢先王去世,我又初立,听信于左右而误国。我之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为的是将军经年累月的暴露于荒郊野外,怕你太辛苦,所以请你回来调息,并想同你共议国事。将军却误听传言,和我产生怨隙,弃燕降赵。将军为自己打算,这样做是合宜的,可你如何报先王的知遇之恩呢?”于是乐毅慷慨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书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误解,抒发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这才打消了燕惠王对乐毅的某些偏见,便封乐毅之子乐间为昌国君。
尽管乐毅受到不公,但乐毅也并不因个人得失而说赵伐燕,以泄私恨,而是居赵、燕两国客卿的位置,往来通好,乐毅最后卒于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