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吧 关注:608贴子:88,587
  • 7回复贴,共1

悲情“教父”——张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11-10-13 23:31回复


    张昭的最初职位是孙策的长史、抚军中郎将,实际上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
    似乎是军职,但张昭并没有上阵抍杀,也不常参与军机。
    以他在江东的人脉关系和名望,还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孙策初到江东,需要军粮,需要已占据地方的稳定,而这些,张昭都能事半功倍地给他办妥。
    但另一方面,张昭也要掌握个度,最大可能地去保护老朋友和地方百姓们的利益,尤其是要维护好地方的稳定。

    所以张昭所制定的孙吴的地方政策是以“稳定”为主的。
    按时下流行的说法:有稳定才有发展。
    但张昭维护的是怎样的“稳定”呢?
    东汉未年,****的主要特征是土地的过分集中。豪门望族们兼并了大多数土地,老百姓们过着无望的生活。
    江东也是东汉的地盘,当然也是如此。
    所以张昭的政策从其本质而言,是反动的。
    但人民的生活相对于“**”不断的中原地区而言,还是要好一些。

    张昭本人是流亡者,是真正的无产者,但张昭却维护着江东豪门们的利益。
    以此也可以看出张昭制定政策是不会去考虑个人利益的。
    但民众对于社会的不满情绪依旧不会因为张昭的高风亮节而没有。
    于吉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东汉未年起义的主要特点是类似于迷信的什么“教”开始的。
    张角的太平道教、张鲁的五斗米教。于吉的所作所为和张角、张鲁的“教”有异曲同工之妙。
    孙策当然明白这点,所以他斩了于吉。
    扼起义于摇篮之中,也引起了民众的同仇敌忔。

    三国之中,内部最不稳定的就是吴国。
    所谓“山贼”或“山越”实际是饥民起义从孙策到江东直到吴亡,从未停止过。
    规模还都不小。
    而豪门起事却非常少。
    豪门严白虎抵抗孙策入侵是孙策刚到江东的事,严白虎自称“德王”也在孙策到江东之前。
    所以严白虎抗孙纯属自卫,与起义无关。

    江东的豪门望族势力是非常大的,地方官员们实际上也得仰他们的鼻息生活。
    豪门们不仅广有土地和钱粮,同时也拥有自己的城寨和军队(谦虚些讲,是看家护院的),因为山贼们的势力膨大,不拥有相应的武装当然难以自保。
    而张昭的政策并没有触及豪门们的根本利益,豪门们只是支持些钱粮而已。
    豪门们是最不愿意打仗的,因为打仗用的还不是他们的人力、物力?
    不管当权者是谁,只要不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就行。
    孙策打仗是用不上多少军队的,抓的俘虏还消化不了,不愿意当兵的可以回家种地,又有饥民们的不断加入,所以并用不上向豪绅们要人,给些钱粮就够了。
    所以江东豪绅们欢迎孙策的到来。

    


    IP属地:江苏3楼2011-10-13 23:33
    回复

      封疆大吏们除了最初的刘繇抵抗的比较坚决,接下来王朗的抵抗就消极了许多,最终的华歆则放弃了抵抗,投降了。
      这和地方豪强们的态度是很有关系的。
      由于张昭的地方政策,豪绅们逐渐认可了孙策的统治。
      官员们就只能卷铺盖走人,或干脆把脸一抹,投降了事。
      所以孙策在江东的顺风顺水,除了他的英勇善战外,从本质上来讲,还是要感谢张昭的怀柔政策。
      十二
      然而,建立在强大的豪门望族上面的“政府”,不得不面临着母猪瘦而仔猪胖的尴尬。
      作为“政府”,孙策还得去为豪门们摆平暴动的“刁”民,也就是所谓的山贼。
      同时,还要面临那般忠于真正的政府——也就是许昌政权——的地下分子的颠覆活动。
      如前吴郡太守许贡就阴结曹操,案发后被斩首。
      而孙策也死在这般地下分子之手——许贡的三个家臣手里。
      十三
      孙策在世也会感到非常棘手的乱局,传到了年少的孙权手里。
      豪门和山贼已是十分汤手的山芋,何况还有北方强大的曹操!
      原来来江东想投靠孙策的名士豪侠们感觉孙氏不免孙坚去世后同样的杯具、隐欲离去,甚至孙氏族中也有人在考虑后路,暗中去和曹操通消息。
      无怪乎“太妃忧之,引见张昭及袭(董袭)等,问江东可保安否”。
      在这时,张昭的稳定理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IP属地:江苏4楼2011-10-13 23:34
      回复
        十八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投降派中的大多数人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尤其那般豪门望族。
        大战打的是豪门望族的钱和人,打败了他们也许还要以支持叛贼的罪名被灭族抄家。
        曹操是那种为了钱连人家祖坟也挖的人,自不会放过送上门来的豪门家财。
        若然投降,则豪门仍是豪门。
        也许更香,
        荆州蒯越他们家族就是最好的榜样。
        十九
        但最不愿意投降的人是孙权。
        没有愿意投降的主子,包括被曹操讽刺为豚犬的刘琮。
        刘琮的问题在于不只是豪门主张投降,掌握军队的舅舅蔡瑁也主张投降,那么,刘琮拿什么去打?
        蔡瑁为什么要投降?
        一者蔡瑁也是名门望族,也是名流,而且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荆州经营多年,家私自也少不到哪儿去。
        让这等人去带军队,那本就只能带出没血性的军队、没血性的将领。
        要怪,只能怪刘表当初用人唯亲、不会用人。
        其实刘表的儿子,就是刘琦那种病歪歪的人,也是抗曹到底的。
        不能说他们没有血性,刘琮只是被主降大臣们“绑架”了而已。
        二十
        相形之下,孙权就幸运很多。乃父给他留下的那班老臣就是在最艰苦的情况下都没有抛弃过孙家。
        如今富有江东,要让那班老将们投降?
        他们不答应。
        甘宁、吕蒙、董袭们虽是后到,但老将们不怕,他们自也不当孬种。
        他们也不答应。
        鲁肃、诸葛瑾是孙权的宠臣,最了解主子的心思。
        何况诸葛瑾弟弟诸葛亮在绝不可能投降曹操的刘备手下服务,兄弟连心,独谋偷生之道岂不羞愧?联刘抗曹是诸葛瑾的真实心愿。而鲁肃本是侠义中人,以公而论是为成就主公的帝王大业。他天天为孙权谋划帝王大业,若论投降,岂不是自掌嘴巴?就私而论是为挚友诸葛瑾。
        他们也不答应。
        只不过诸葛瑾天性谨慎,又有诸葛亮之嫌,他不说,鲁肃都替他说了。
        二十一
        然而武将们除了些豪言壮语外说不出什么道道来。
        鲁肃老提联合被曹操赶得满地逃命的刘备也无法让人信服。
        何况赤壁之战前鲁肃也只被人当做杨松般的奸侫宠臣。
        赤壁之战若孙权败,鲁肃极有可能被当做杨松辈斩首示众。
        二十二
        而张昭那班文臣说起来是有根有据、头头是道。
        一方是手握军队,一方是豪门大户。
        豪门大户手头也是有军队的,而且合兵一处人数更多。
        所以军方加上鲁肃等(也许还要加上孙权的个人意志),也顶多只能和张昭们打成平手而已。
        二十三
        周瑜的意见就显得举足轻重。
        但孙权原先并不想劳动周瑜的大驾,一个张昭老儿在耳边絮叨已让孙权头痛,若又来个惹不起的周瑜,烦不烦人?
        孙权是个个性非常强的人,他要和曹操打,又得罪不起代表江东豪门的张昭,没奈何,只有去请周瑜。
        周瑜不止是一个武将,而且是个军事家,嘴皮子一动,理论也一套一套的,脑子一根筋的张昭根本不是对手。
        周瑜从战略上对即将到来的孙、曹大战做了分析,认为曹贼必败。
        孙权顺水推舟,对曹宣战!
        这可能是孙权第一次驳了张昭的面子。
        二十四
        孙权对主帅周瑜说:“孤当续发人马,多载军粮,为卿后应。卿前军倘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亲与操贼决战,更无他疑。”
        话说得硬气,也暴露了孙权主战的真实愿望。
        只是对于张昭,孙权还是得罪不起。
        然而张昭虽然失了面子,但为人臣者,劝谏归劝谏,一旦主公下了决心,没二话,张昭惟有尽力配合前线。
        征兵、征粮还得号称萧何的张昭来统筹。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只有三万人马,而赤壁之战后,孙权出征,动不动就是十万。
        由此也可以看出张昭的工作做得有多出色,号召力有多强!
        豪强们的看家护院和仓储粮食恐怕是差不多被抽干了。
        二十五
        并非是豪强们慷慨,不支持前线打赢,曹操来了,怕覆巢之下,也无完卵。
        都豁出去了。
        但正是这种豁出去,使得张昭在政治上风光不再。
        张昭终于栽在了自己的手上。


        IP属地:江苏6楼2011-10-13 23:36
        回复
          可见孙权是有意打压张昭的,此说虽有些蛮不讲理,但对张昭却有征服力。
          至少今后一段时间内,张昭会收敛一些。
          三十二
          但受宠的诸葛恪讽刺张昭就让人莫名其妙了。
          孙权命恪行酒,至张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曰:“卿其能令张公辞屈,乃当饮之耳。”恪难昭曰:“昔师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犹未告老也。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昭卒无辞,遂为尽爵。
          曾有白头鸟集殿前,权曰:“此何鸟也?”恪曰:“白头翁也。”张昭自以坐中最老,疑恪以鸟戏之,因曰:“恪欺陛下,未尝闻鸟名白头翁者,试使恪复求白头母。”恪曰:“鸟名鹦母,未必有对,试使辅吴复求鹦父。”昭不能答,坐中皆欢笑。
          也难怪诸葛谨生前不喜欢这个儿子了。
          难道孙权会真喜欢诸葛恪这样对待张昭吗?
          难道张昭当真这么好得罪吗?
          非也。
          三十三
          孙权重用鲁肃等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利益方面的考量,而和张昭之争则更多的是出自情感的本能。
          在对公孙渊的问题上,张昭也是言辞激烈,和孙权发生激烈的冲突。《三国志·张昭传》 :权以公孙渊称籓,遣张弥、许晏至拜渊为燕王,昭谏曰:“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改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权与相反复,昭意弥切。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昭熟视权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渊果杀弥、晏。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户。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昭不得已,然后朝会。
          所以说孙权除了偶尔打压一下张昭外,对张昭还是很有些晚辈对长辈的依恋,甚至于撒娇式的淘气和耍无赖的。
          三十四
          孙权十一岁丧父。实际上孙权十一岁以前,孙坚东征西讨,在家的时间不多,儿子们受到关爱的机会就更少。
          而孙策刚去世那段时间,张昭和孙权那种相依为命的日子显然超出了君臣的范畴。
          那段时光,古道热肠的张昭对孙权的关爱可能已远远超过对自己儿子的关爱。
          然而即便是慈父,对儿子的关爱也有严格要求的一面。
          张昭的无私付出,孙权不会感觉不到。
          孙权是个性格强悍的人,也是个非常理性的人,但也是个有感情的人,在情感上也有其最柔软的一面。
          他能接收到张昭的关爱。
          而孙权同时也是个至孝之人,如果他把这个人当做了长辈,那么,他的孝心会超过一般的人。
          三十五
          而“ 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是孙权的大实话。


          IP属地:江苏8楼2011-10-13 23:37
          回复
            我叫张昭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3-11-04 06:21
            回复
              更了解张昭了呢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2-04 15:52
              回复
                我的名字也叫张昭,楼上的都是哪里的,我是黑龙江的


                来自iPad14楼2015-04-02 0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