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子的对话中,关于冯渊的内容并不甚多。然而细细品来,却能从这段对话中活画出一个薄命公子的形象来,寥寥数语间,我们已经能看出这个年轻人身上的许多东西:
一、专情:
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按他的身世背景,倒与柳湘莲有几分相似。缺少父母的管制,冯渊在性情上表现的比较自然洒脱,之前酷爱男风的喜好,也没有人去制止阻拦。然而一见香菱,“前生冤孽”,冯渊立刻就改变了自己的性取向,“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
短短的一句话,已令人颇为感叹。前半句已是不易,想想书中的薛蟠、贾珍、贾琏,一条条色狼在玩弄女子之余,也从来没放弃过对男子的侮弄,甚至以此为傲。冯渊一个幼年丧亲的小乡绅之子,虽然在当时风气的渲染下曾喜好男风,其本心却依旧保持着乡野之人的淳朴,不会“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在生活上始终忠于自己的情感,从他一见到香菱就决定改变自己的性取向看来,除了宿命式的“前生冤孽”,也不得不让人为冯渊的纯朴和坚执而感动。
而后半句更加震撼人心!“不再娶第二个了”,这是何等的专情!原著中的“情种”贾宝玉对女孩子们是何等的温情、何等的体贴,他和林妹妹之间的爱情又是何等的感人。可是,若是黛玉没有魂归、贾府没有覆亡、来自家长的阻拦没有妨碍到二人,宝玉这辈子就真的会只娶林妹妹一个,“一生一世一双人”吗?只怕,也难。在那个社会环境下,富贵人家的三妻四妾,不仅仅是主人的私欲,也是家族的体面。而冯渊,一个没落乡绅之子,他的身份背景却恰恰可能促使他实现这个“不二娶”的诺言,只要他的心意始终如一。
当然,读者已无法验证这一点,我们也无法保证如果冯渊真的娶到香菱,他就一定不会富贵易妻、始乱终弃。然而,在文中关于他的那短短的几句话中,却真真切切的带给了我们那一份充满了真情的希望,一个令人无比向往的承诺。如此,足矣。
曹公没有让冯渊能够如意娶得美人归,也没有让宝玉和林妹妹能够携手白头,貌似残忍的拆散了这两对“前生冤孽”的背后,其实是作者对他们那份忠贞而真挚的情感的一种珍视。宁愿让残酷的命运去拆散他们,也不忍让这份情感在喧嚣复杂的世情之中扭曲、变质。既然污浊的世间容不下这份纯真的情感,那么,何如让当事人为此以身相殉……
冯渊,一个专情的好男人。
一、专情:
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按他的身世背景,倒与柳湘莲有几分相似。缺少父母的管制,冯渊在性情上表现的比较自然洒脱,之前酷爱男风的喜好,也没有人去制止阻拦。然而一见香菱,“前生冤孽”,冯渊立刻就改变了自己的性取向,“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
短短的一句话,已令人颇为感叹。前半句已是不易,想想书中的薛蟠、贾珍、贾琏,一条条色狼在玩弄女子之余,也从来没放弃过对男子的侮弄,甚至以此为傲。冯渊一个幼年丧亲的小乡绅之子,虽然在当时风气的渲染下曾喜好男风,其本心却依旧保持着乡野之人的淳朴,不会“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在生活上始终忠于自己的情感,从他一见到香菱就决定改变自己的性取向看来,除了宿命式的“前生冤孽”,也不得不让人为冯渊的纯朴和坚执而感动。
而后半句更加震撼人心!“不再娶第二个了”,这是何等的专情!原著中的“情种”贾宝玉对女孩子们是何等的温情、何等的体贴,他和林妹妹之间的爱情又是何等的感人。可是,若是黛玉没有魂归、贾府没有覆亡、来自家长的阻拦没有妨碍到二人,宝玉这辈子就真的会只娶林妹妹一个,“一生一世一双人”吗?只怕,也难。在那个社会环境下,富贵人家的三妻四妾,不仅仅是主人的私欲,也是家族的体面。而冯渊,一个没落乡绅之子,他的身份背景却恰恰可能促使他实现这个“不二娶”的诺言,只要他的心意始终如一。
当然,读者已无法验证这一点,我们也无法保证如果冯渊真的娶到香菱,他就一定不会富贵易妻、始乱终弃。然而,在文中关于他的那短短的几句话中,却真真切切的带给了我们那一份充满了真情的希望,一个令人无比向往的承诺。如此,足矣。
曹公没有让冯渊能够如意娶得美人归,也没有让宝玉和林妹妹能够携手白头,貌似残忍的拆散了这两对“前生冤孽”的背后,其实是作者对他们那份忠贞而真挚的情感的一种珍视。宁愿让残酷的命运去拆散他们,也不忍让这份情感在喧嚣复杂的世情之中扭曲、变质。既然污浊的世间容不下这份纯真的情感,那么,何如让当事人为此以身相殉……
冯渊,一个专情的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