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进状程序
登闻鼓、检两院受理的是各级机构处理未善的事。按照程序,地方的进状人必须是有经过县、州、转运使受理未善的事时方许上言。端拱元年(988年)就规定了“除官典犯赃、袄讹劫杀,灼然抑屈,州县不治者方许诣登闻院”。至道和景德时又规定“诸州吏民诣鼓司、登闻院诉事者须经本属州县转运使不为理者乃得受”,或“须因州县理断不当,曾经转运使诉理,鼓司、登闻院乃得受”(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二、六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景德二年秋七月己未。)。而在京者诉讼须“先所属寺监,次尚书省本曹,次御史台,次尚书都省,次登闻鼓院”(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六元丰五年五月甲申。)。
在进状程序中,登闻鼓院与登闻检院构成同一链条,登闻鼓院在登闻检院之下。进状“未经鼓院者检院不得收接”(注:《文献通考》卷六○《职官考十四》。)。“诸人诉事先诣鼓院,如不受,诣检院,又不受,即判状付之,许邀车驾,如不给判状,听诣御史台自陈。”登闻检院不受理的才可以拦驾或到御史台自陈。理检院设立后又规定:“如检院、鼓院进状人有称冤滥沉屈及为检院、鼓院迟滞者,画时引送理检使子细审问,”也有人明确指出:“初鼓院,次检院,次理检,此其序也。”(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六、六九。)登闻鼓、登闻检院、理检院构成三级受状机构。南宋时进状人必须“召土著有居止之人委保”,绍兴十年还规定“自今凡有献陈必与保人偕来”(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之六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七绍兴十年八月戊子。)。
登闻鼓、检两院只是进状的受理和转呈机构。《职官分纪》卷十四《登闻检院》载:登闻检院“如急速文字画时进入,常程文字一例每五日一次于检内通进”。理检院也是如此。有时“投进文字皆系实封,官司无从检察”(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八。)。南宋时有人请进状由检院官员“先审而后进”,宋孝宗问大臣:“检院收接文字皆先观之乎?”大臣们回答说:“旧不如此。”于是规定了拆窥实封进状的处罚条例(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七二。)。直到南宋宁宗时期检、鼓二院仍然不能处理进状事丵件。庆元五年谏议大夫陈自强甚至说:“检、鼓二院虽在所隶,然不过日知投进名件,至于陈诉之曲直,施行之始末,理断之当否,曾不预闻。有隶局之名而无审究之实。”(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七三。)
登闻鼓、检两院受理的是各级机构处理未善的事。按照程序,地方的进状人必须是有经过县、州、转运使受理未善的事时方许上言。端拱元年(988年)就规定了“除官典犯赃、袄讹劫杀,灼然抑屈,州县不治者方许诣登闻院”。至道和景德时又规定“诸州吏民诣鼓司、登闻院诉事者须经本属州县转运使不为理者乃得受”,或“须因州县理断不当,曾经转运使诉理,鼓司、登闻院乃得受”(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二、六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景德二年秋七月己未。)。而在京者诉讼须“先所属寺监,次尚书省本曹,次御史台,次尚书都省,次登闻鼓院”(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六元丰五年五月甲申。)。
在进状程序中,登闻鼓院与登闻检院构成同一链条,登闻鼓院在登闻检院之下。进状“未经鼓院者检院不得收接”(注:《文献通考》卷六○《职官考十四》。)。“诸人诉事先诣鼓院,如不受,诣检院,又不受,即判状付之,许邀车驾,如不给判状,听诣御史台自陈。”登闻检院不受理的才可以拦驾或到御史台自陈。理检院设立后又规定:“如检院、鼓院进状人有称冤滥沉屈及为检院、鼓院迟滞者,画时引送理检使子细审问,”也有人明确指出:“初鼓院,次检院,次理检,此其序也。”(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六、六九。)登闻鼓、登闻检院、理检院构成三级受状机构。南宋时进状人必须“召土著有居止之人委保”,绍兴十年还规定“自今凡有献陈必与保人偕来”(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之六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七绍兴十年八月戊子。)。
登闻鼓、检两院只是进状的受理和转呈机构。《职官分纪》卷十四《登闻检院》载:登闻检院“如急速文字画时进入,常程文字一例每五日一次于检内通进”。理检院也是如此。有时“投进文字皆系实封,官司无从检察”(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八。)。南宋时有人请进状由检院官员“先审而后进”,宋孝宗问大臣:“检院收接文字皆先观之乎?”大臣们回答说:“旧不如此。”于是规定了拆窥实封进状的处罚条例(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七二。)。直到南宋宁宗时期检、鼓二院仍然不能处理进状事丵件。庆元五年谏议大夫陈自强甚至说:“检、鼓二院虽在所隶,然不过日知投进名件,至于陈诉之曲直,施行之始末,理断之当否,曾不预闻。有隶局之名而无审究之实。”(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