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卖方是奥巴马政府,那么通过发行国债得到的资金将会被用于财政开销。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通货膨胀压力之来源,但这里的支出并非问题关键。政府支出后,从政府手中接受到这张支票的个人或机构会面临两种选择。其一是将其存入自己的银行账户,其二是用支票消费,而第二种选择会使支票继续在经济中流通,最终的结果将会和第一种选择相同,即某机构或某个人将支票的金额存入自己的银行帐户。问题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将如何对待这笔存款呢?答案是:以信贷方式将其借出。储户的存款是银行的负债,负债意味着利息偿还,商业银行势必会将存款借出,赚取利息差价。也就是说,为了避免由支付存款利息引起的经营亏损,商业银行必须将存款借出,届时货币乘数效应将会把近来基础货币的激增在CPI上呈现出来,即淋漓尽致的通货膨胀。上述解释实际上是笔者在美国经济史学家Garry North博客上的经济学答疑中找到的,此人在博文的最后不得不讥讽道:“那些预言通缩的大师们立论的依据与700年的会计学实践和600年的经济学实践不符。”货币存量剧增和与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将会令如今美元业已尴尬的处境更显难堪。美元的长期贬值将会使石油、黄金和大宗商品价格飞涨。美元本位制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一直处于不倒翁状态,因为贬值带来的美元计价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从市场上吸收更多美元,进而带来美元的升值预期。然而,美国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打击的进一步恶化使得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缺失加剧,一连串的救市计划对美元币值的冲击终于在美联储3月下旬大举购买国债时被赤裸裸地暴露给美元持有者。将奥巴马政府的双宽松政策在美元体系业已摇摇欲坠的情况下比喻成上屋抽梯、落井下石根本不为过。当克鲁格曼先生笃信亚洲储蓄过剩将继续支持民主党大刀阔斧般的财政支出和美联储超低利率时,美债利率的被迫上调终于使得奥巴马麾下的新凯恩斯主义者们暂时停止了对全世界的欺骗。而当这轮的上调与亚洲出口业表现低迷这两个因素都无法使得美元指数上扬预期大幅增加时,我们看到的或许只能是一个近乎永久性的美元避险者、套利者和中长期持有者的信心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