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谈敬辞和谦辞的运用【转】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如称呼对方叫“足下”、“阁下”,称对方的家叫“府上”,称对方家里的人要加上一个“令”字(“令”是“美好”的意思),如“令尊”(父亲)、“令堂”(母亲)、“令兄”(哥哥)、“令朗”(儿子);问对方的年龄称“高寿”、“贵庚”、“芳龄”;等等。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如称自己为“鄙人”(浅陋无知的人),称自己的家为“寒舍”,称自己家里的人叫“家父”、“家母”、“家兄”、“犬子”(儿子),说自己的年龄时加上“虚度”两字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在旧时的书籍中是很常见的,我们要读懂过去的文章,就必须懂得这类词语的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到今天,有些词语显然已不再适用,如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妇女自称为“妾”等,带有明显的轻视妇女的封建意味。又如“鄙人”、“犬子”之类,则过分自贬,亦有虚伪做作之嫌。而另有不少敬辞谦辞,则仍有其生命力,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广为应用。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尤其值得学习运用。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却难免因用错而闹出一些笑话,如有人送朋友一本书,在扉页上题“×××留念,×××惠赠”。这“惠赠”两字显然用错了。
要防止此类笑话的出现,首先应了解一下敬辞谦辞的特点。
敬辞和谦辞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单向性。所谓“敬”,当然是对别人而言的,而“谦”,则是用于自己的,两者不能混用,这一点本应十分明白。但事实上有些词还存在着用反的现象。如“我明天一定光临”、“我贵姓王”、“请你拜读一下我的大作”、“这是我的高见”……例句中原应该用于对方的“光临”、“贵姓”、“大作”、“高见”等敬辞都用到自己头上去了,不免太妄自尊大。同理,谦辞就不能用到对方身上。
特点之二是有些词在年龄长幼、地位高低等不同情况下用法有所区别。如问人的年龄,问老人,宜用“高寿”,问年轻姑娘,宜用“芳龄”,一般的,可用“贵庚”。如果向老人问“芳龄”,当然是万万使不得的。又如同是谦辞,兄长可向弟妹自称“愚兄”,而弟弟却不应对兄长自称“愚弟”。因为照理说弟不如兄,兄自称“愚”可谓客气,弟自称“愚”又算什么呢?弟本来就是愚的嘛。同理,学生向老师自称“愚生”,也是不适当的。
要防止出现错误,除了了解敬辞谦辞的特点之外,最根本的是要了解这个词的本来意义。如“拙作”和“大作”,如果知道了“拙”是“笨”的意思,“大”则是表示赞颂,那么当然知道前者用于自己而后者用于对方了。又如“惠赠”的“惠”是指别人给自己以好处,所以送东西一般用“×××(对方)惠存”,意即请对方保存是给了我好处的。这个“惠”字就有客气意味。如果写“×××(自己)惠赠”,则表示我送你东西是我对你施以恩惠了,岂不过于自矜!再如“笑纳”,“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所以也有作“哂纳的”)”之意。“笑纳”的意思是我送你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你笑话了。所以应是“我送礼物请你笑纳”。而有人把“笑”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你送的礼物我笑纳了”。这样,在别人看来,便是说“你送的东西我带着嘲笑的态度收下了”。这对别人是多么的不尊重!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许多敬辞和谦辞,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礼仪之邦的特点。
敬辞,即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如称呼对方叫“足下”、“阁下”,称对方的家叫“府上”,称对方家里的人要加上一个“令”字(“令”是“美好”的意思),如“令尊”(父亲)、“令堂”(母亲)、“令兄”(哥哥)、“令朗”(儿子);问对方的年龄称“高寿”、“贵庚”、“芳龄”;等等。谦辞,则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如称自己为“鄙人”(浅陋无知的人),称自己的家为“寒舍”,称自己家里的人叫“家父”、“家母”、“家兄”、“犬子”(儿子),说自己的年龄时加上“虚度”两字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在旧时的书籍中是很常见的,我们要读懂过去的文章,就必须懂得这类词语的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到今天,有些词语显然已不再适用,如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妇女自称为“妾”等,带有明显的轻视妇女的封建意味。又如“鄙人”、“犬子”之类,则过分自贬,亦有虚伪做作之嫌。而另有不少敬辞谦辞,则仍有其生命力,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广为应用。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尤其值得学习运用。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却难免因用错而闹出一些笑话,如有人送朋友一本书,在扉页上题“×××留念,×××惠赠”。这“惠赠”两字显然用错了。
要防止此类笑话的出现,首先应了解一下敬辞谦辞的特点。
敬辞和谦辞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单向性。所谓“敬”,当然是对别人而言的,而“谦”,则是用于自己的,两者不能混用,这一点本应十分明白。但事实上有些词还存在着用反的现象。如“我明天一定光临”、“我贵姓王”、“请你拜读一下我的大作”、“这是我的高见”……例句中原应该用于对方的“光临”、“贵姓”、“大作”、“高见”等敬辞都用到自己头上去了,不免太妄自尊大。同理,谦辞就不能用到对方身上。
特点之二是有些词在年龄长幼、地位高低等不同情况下用法有所区别。如问人的年龄,问老人,宜用“高寿”,问年轻姑娘,宜用“芳龄”,一般的,可用“贵庚”。如果向老人问“芳龄”,当然是万万使不得的。又如同是谦辞,兄长可向弟妹自称“愚兄”,而弟弟却不应对兄长自称“愚弟”。因为照理说弟不如兄,兄自称“愚”可谓客气,弟自称“愚”又算什么呢?弟本来就是愚的嘛。同理,学生向老师自称“愚生”,也是不适当的。
要防止出现错误,除了了解敬辞谦辞的特点之外,最根本的是要了解这个词的本来意义。如“拙作”和“大作”,如果知道了“拙”是“笨”的意思,“大”则是表示赞颂,那么当然知道前者用于自己而后者用于对方了。又如“惠赠”的“惠”是指别人给自己以好处,所以送东西一般用“×××(对方)惠存”,意即请对方保存是给了我好处的。这个“惠”字就有客气意味。如果写“×××(自己)惠赠”,则表示我送你东西是我对你施以恩惠了,岂不过于自矜!再如“笑纳”,“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所以也有作“哂纳的”)”之意。“笑纳”的意思是我送你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你笑话了。所以应是“我送礼物请你笑纳”。而有人把“笑”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你送的礼物我笑纳了”。这样,在别人看来,便是说“你送的东西我带着嘲笑的态度收下了”。这对别人是多么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