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心已上万层天吧 关注:37贴子:1,089
  • 5回复贴,共1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佛的教法是法法道同,唯佛与佛的知见能够一致。至于十地以下的菩萨、小乘声闻看法都不同。在这种状况下最重要的是,开展我们的心性。体悟: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大家都知道光行布施不能成佛,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也都不能成佛。必须以般若为前导,以智慧的心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有了智慧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然而智慧既是我们本性里具足的,何以至今犹未得见?何以仍是烦恼不断呢?这是由于我们一直在事相上打转,而这种错误的观念,将导致我们无法修行。所谓在事相上打转,就是我的道场对;你的道场不对。我要持戒;你不持戒。赞叹自己;攻击别人,陷入知见的牢狱而不自知,还自以为是。由于知见不同,角度互异而纷争不断,又未提出解决的办法,山头主义、门户之见于焉产生,每位法师各有一套理论。到底应从何处下手?处处是,又处处不是,根性也各不相同。因时间关系,遂拟出一个表,提纲挈领地来谈。 
发菩提心,提起正念 弘法者或修学佛道的人,或偏重于事相上,视‘诸行无常’的修行,或偏重于理体上,‘不生不灭之真如性’的发挥。此二者皆难臻圆满之境。‘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就是增增减减。哪里是不生不灭?如何进入涅盘?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在这有为的世间法里,生灭的因果相里,如何契入不生不灭的本体?彼既非物质构成,亦不是具体的东西,既处处是,又处处不是。小乘偏重‘无常’及‘三法印’的发挥,然而在生灭的造作世间,造作因果下的生灭,怎能契入不生不灭的本体?修行只有八个字——发菩提心,提起正念。提起什么正念——观照的正念,譬如:观无常、观不净观、修四念处、四谛、十二因缘,这些都是生灭的造作法。什么是不生不灭的涅盘自性呢?如果不悟的话就好比盲人摸象,讲的头头是道其实是各执一端,未尽全貌。由于未能体悟本体界的毕竟空性,以及方便即究竟,究竟即方便的不二法门,遂将佛法打成两段,变成强烈的二元对立论,并非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是以所到之处都是障碍。并非别人障碍我们,而是自己障碍自己、因侧重于发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们会难以体悟何谓‘不生不灭’。小乘之无常观、不净观,乃至四念处,其修持目的,在对生灭的事物要能离欲(离开欲望的束缚)。所以说:皈依法,离欲尊。法的现前,用意在令我们离开种种欲望的束缚。但问题在于最后的‘涅盘寂静’。如何在无常的生灭中找到不生不灭的清净涅盘自性呢?大乘偏重真如或如来藏心的发挥。大乘的初判佛教,像《华严经》讲真如、大乘的后期佛教讲如来藏,皆偏重于理体上的发挥,否定了生灭的因果法。那么,该如何去诠释因果的连锁性呢?所以,著重于无常的发挥不够圆满,著重于不生不灭的发挥也不够圆满。重于理体上的发挥,否定了因果;重于事相的表达,又不易悟入本体。(缘按:理事二障俱破方可契入究竟)一个弘法者倘欲不坏因果而又能悟入不生不灭的真如本体,则势必要能体会附表上所框起来的几个字——‘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方为佛法之正知见、中庸之道、名副其实的正法。在事相上来说:生灭,缘起无自性;就作用上来说:也是缘起无自性;从本体界的角度而言:一切法无我。所以只有‘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才能贯通所有的禅、净、律、密、大、小二乘的总思想,才能抓住佛法的重心才可以理事圆融,体相用具足。 

放下就完成佛道 ‘心’本自具足万法,不论研究唯识、华严(法界缘起、一真法界)、禅(心具足万法,即心即佛)、净土(唯心净土),统统不离此心。关于心性分事法与理法偏一不可。就事相或事用上来说是生灭的,如六根、六尘、六识,眼所见,耳所闻,可感受到的、有形相的东西;就理上来说则是无形相的。理即事事相亦不离理体。‘法’定要理事圆融,偏理偏事都不究竟也不圆满。事相来说:不昧因果(意即不能违反因果),无论修行至何等境界,皆不能违背因果。即使开悟也必须注意身、口、意的造作,何以故?因为不昧困果。事相上因、缘、果的连锁性,即使是圣人亦不可坏,必须对因果负责。每个人都有佛性,何以相貌和福报却不同呢?这就是宿世所修的善根不同,而其因果具体反应在事相上所致。可理却无法去讲,因为它离语言相只能方便说。圣者悟到本体界,亦即悟到非因非果。所谓‘非因非果’,不是没有因没有果,而是指‘因’本身就是空性。非因意即当下就是空性,非果亦是空性。换言之:圣人悟到因缘果报、任何一个动点上统统是空性,契入此名为顿悟。何时能放下,何时就开悟。就理上而言若能放下知见和执著,当下就完成佛道。然而悟到理上、本体界的空性,并不代表一切都懂了,因为事相上还要学习。开悟就会讲英文吗?还是得透过学习才会。开悟不代表什么都通。所以悟到本体界,我们内心解脱了解一切法无常,无常本身就是空性,所以开悟者是悟到身心不可得,一切法无相而得以解脱。行菩萨道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什么都要学习。开悟的人若英文不会,登机门(gate)看不懂、连坐飞机都成问题。电脑不会打也是会团团转。但他内心解脱活得很快乐。所以要了解开悟是悟到本体界的空性,因此任何一个动点都解脱。


1楼2006-06-03 16:56回复
     
     
      
     作者: 施比受幸福  2006-6-3 14:51   回复此发言    
     
    --------------------------------------------------------------------------------
     
    4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非因缘、非自然 《楞严经》:如来藏心、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非自然、非因缘。非因缘旨在破除二乘人的思想;非自然则是为了破除外道的思想。万法皆是当体即空,不生不灭绝诸对待的华严经思想。而外道则主张一切法自然,自然的生、死、灭、活毫无愿力;就像老子的思想:无为而治,放任自由,不假造作,如草自然生,自然长;水果自然生,自然长。有一种外道就是这样,认为天地万物自然就存在,不知这是业感缘起。若秉持这种想法就不会想要去用功、度众生,一切顺其自然,不假造作终致懈怠、懒惰,没有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精神。我们不能如外道般的主张放任自由,否则势必沦为懈怠、懒惰,与行菩萨道的积极行径相违背。何谓‘非因缘’?譬如一朵花何时开始种是因,过程是缘,长成花是果。在因的角度来说是缘起法,在缘的角度来说是条件所构成的缘起法,在果的角度来说也是缘起法。因、缘、果都是假设的点。就缘的角度来说是条件和合的缘起法;就果的角度来说也是条件和合的缘起法。所以因、缘、果都是假设的点,任何一个动点都是无常,都是空性。所以真正究竟的佛法是不生不灭,绝对的空性,二乘人讲的因缘是方便说。 
    事相门中不少一法,实际理地不受一尘 ‘众生’是什么?——循业发现。我们都是随业而来,循著业来发现自己的因缘叫‘循业发现’,你前世未植种种善根,今生今世不可能来听经闻法。所以要晓得:空就是无常;理就是事;事就是理;因缘法就是非因非缘法,所以在理上来说是空、无相、无作、无为、无念,因此空就是不空,无相就是有相,无作就是有作,无为就是有为,无念就是有念,常就是无常,无常就是常,这乃是不二的东西。所以,禅宗言:‘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就是在空性的角度来讲不受一尘,不接受任何的法,在事相上来说:事相门中不少一法。任何的事相、造作统统不可缺少,譬如替常住做事、办法会、朝山、佛七、禅七都是应该的,因为统统是事相都不可免。因、缘、果、报、空、无常、理、事全都划上等号。空、不空;相、无相;作、无作都是不二的。在空性角度来讲‘不受一尘’;在事相来讲‘不少一法’。对师长恭敬、感恩;对同参道友要互助互爱、相辅相成,要结善缘,因为事相造作统统必须。虽然我们拥有佛性但要大用现前,才叫做佛性。离开这个法,不一定能找到佛性,离开生灭法亦不一定找得到不生不灭清净自性。所以要了解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万法莫著、莫求、莫取舍。成就与否但看我们所下的决定之心。 

     
     
      
     作者: 施比受幸福  2006-6-3 14:51   回复此发言    
    


    4楼2006-06-03 16:56
    回复
      有的人修很多法门,但烦恼断不了;有的人只坚持一样,烦恼就断了.


      5楼2009-08-27 22:54
      回复
        本心,就是道、佛法、真心,修行学法,就是要认识本心,并让他越来越清晰。


        6楼2014-05-19 21:30
        收起回复
          不识本心学法,就好比天生的瞎子谈太阳的光辉,记住了所有关于太阳光辉的知识,但他根本不明白太阳的光辉是什么。


          7楼2014-05-19 2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