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
-
16如果明你明白了什么是寒猿。什么是中夜。你就明心了。 且忌寒猿中夜啼。 他是说你不要坐在法位上。机不离位。堕在毒海。 这个其实就是楞严所谓五十阴魔。天天乱喊禅宗七经。 得灭生灭 这叫做法执! 真正得刹那相应触者—— 一得灭智 得悟无果! 识得文书 便无文书 不懂。不要乱猜。克瑞斯作为吧主一定要切记不要误导后学!不知道。你就不要乱下结论! 香严两句—— 动容扬古道 不堕悄然机 最值得大家玩味!
-
57识得大龙虾者非虾。 是什么?
-
2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往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都是悟道诗哦 参吧
-
101我们后天所学的都是相对的,二元的,对立的,矛盾的,逻辑的东西。有谁能把一个绝对的一元的东西展示给我们大家看看。
-
3
-
19
-
21PK一下~
-
8
-
6还有知底吗? 有吗?有吗?
-
9法门不幸法幢摧 五蕴山中化作灰 昨夜泥牛通一线 黄龙从此入轮回
-
5马祖出家学佛,心中仍含有浓厚的人性,据说当他回乡小住时,受到乡人的招待,可是隔壁一位老太婆却说:"我以为有什么奇特,原来就是马家的那个小子。" 这话使马祖特感慨,写道 "劝君莫还乡,还乡道不成。 溪边老婆子,唤我旧时名。" 于是他仍然回到江西,前后居住五十年,直到八十岁才离开人间。
-
60祖师道,冥心契会,直下默契…… 来这里乞个方便,有人会么
-
63【师上堂谓众曰:“此事的的,没量大人,出这里不得。老僧到沩山,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沩山云:‘与我将床子来。’若是宗师,须以本分事接人始得。”时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云:“庭前柏树子。”学云:“和尚莫将境示人。”师云:“我不将境示人。”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庭前柏树子。”】。去年的这个时候(南方小年的这一天)我将此公案问过许多网友:“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你将
-
1
-
0
-
0
-
2各位善缘吉祥,我是释真君师父,现寺里需要一些佛经和善书,望大家能参与助印,有经书的也可以邮寄过来 可以百度搜索“释真君”找到师父 释真君 合十
-
2《开悟第一》
-
0
-
3悟只是个起点,也就是刚刚入门,真正的修行是以后的日子,在日常生活中去修行,在细微之处去体悟无穷无尽之大道。
-
0禅在平凡人世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智慧点金石我们在哪里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 答案只有三个,那就是在工作、爱以及自我完善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一般人常常对生命的消逝,充满了无可奈何,然而,禅宗却警惕人们要时刻心存危机感,激励人们要珍惜光阴,并且善用有限的生命,来成就无限的慧命和功德。 故事苑:曲径通幽大家不要以为所有得道禅师都过着闲云野鹤、自在悠然的生活,事实上大部分禅师都一样,他们都
-
1
-
0
-
0
-
0
-
0
-
0俺想传播修炼文化,但没有宗教资质,不知办禅七好还是文化讲座好 对此有人说要见性,我没追问是明心见性吧,有人说佛油子太多,有人说实无众生可渡渡好自己内心众生就行 佛说为自修行终不成就,传播修炼文化也是个工作,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干 到底躲网上嘀嘀咕咕,还是遵守现在的政策规则,聚众修行好 有经验者请聊几句,谢谢
-
3
-
0
-
6弟一阶段: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也经过明师的指点,经过外界某种契机的触发,突然开悟,但是这也只是入门功夫,这样的人在学道者人群里往往是千里挑一的。弟二阶段:悟后明理,开始修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悟后起修”,这个过程是开悟者悟道以后的必经阶段,许多已经开悟的人到达这一步就停滞不前了,但也是也已经超出了大多数的人。弟三阶段:经过多年的修行,逐渐的明白了自己和世界的本质,对待任何事情心态已经逐渐平和下来。这
-
0找伴侣,异性,结缘,社交,个人qun都行,要小的,处的,由于身体特殊原因,优先找个有信仰的,吃素的
-
41.圆悟克勤禅师 当人脚跟下一段事,本来圆湛不曾动摇。威音佛前直至如今,廓彻灵明如如平等,只为起见生心分别执着,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顿休,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所以古人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多见聪明之人,以妄心了了,放此妄心不下,逗到歇至不动处,不肯自承当本性。便唤作空豁豁地,却拟弃有着空,是大病。若有心弃一边,便是知解。不能彻底见性,此性非有不须弃,此
-
26既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又说动上有不动。那佛是在动中求还是不动中求?
-
27过去对禅宗的理解是脱离文字以心印心。借以超越名色传达法义。但我最近在看禅宗指趣,内里提到话头中的很多内容都以比喻的形式存在。。这岂不是在名色之外再舔一层名色?所以很不理解。有没有师兄能解惑一下的?
-
3请问各位大神,怎么破自因 他因 共因 无因呢?
-
23
-
0百度百科 四宾主 佛教禅宗临济宗的教学方法 四宾主是佛教禅宗临济宗的教学方法。用于师生(或宾主)之间,根据双方的学识水平进行平等教学的方式。“宾”指学徒或不懂禅理者,“主”指禅师或懂禅理者。在教学问答中,学者掌握禅理,而禅师不懂装懂,叫“宾看主”; 禅师掌握禅理,而学者不懂装懂,叫“主看宾”;禅师与学者都懂禅理,水平相等,叫“主看主”;禅师与学者都不懂禅理,又互相卖弄,叫“宾看宾”。用于考察宾主或师生
-
3
-
1运水搬柴,无非妙道 锄田种地,总是禅机 运水搬柴,无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中的日常活动,如运水、搬柴、锄田、种地等,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禅机。禅宗认为,禅并不局限于坐禅或特定的修行方式,而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这句话强调了禅的普遍性和生活化,表明无论是在劳动还是生活中,只要用心体会,都能发现其中的禅意和智慧。 运水搬柴,无非妙道:这句话意味着即使是简单的运水和搬柴这样的日
-
2“平常心”有二个层面,即其体相上说,是不生不灭的本性;从其形态一看,则是有生有灭的现象,表现在日用中的显现。平常心就是“直心”,用平常心比讲直心更贴切。盖日常生活中,见于平常之喝茶、吃饭、搬柴、运水处,皆与道为一体;行住坐卧等四威仪之起居动作中,就是禅*法。意思是说我们平常的生活就是道,而此四威仪乃为真实之禅。惠能讲“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马祖说“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这种“直心
-
77临济一日未众云:“参学人,切须仔细,如宾主相见,便有言论往来。或应物现形,或全体作用,或把机权喜怒,或现半身,或乘狮子,或驾象王。” “如有真学人来,他先喝一喝,拈同个胶盆子。善知识不辨是境,便上他境上,做模做样。学人又喝,前人不肯放下。此是膏肓之病,不堪医治。唤作宾看主。” “或是善知识,不拈出物,随学人问处即夺,学人被夺,抵死不放。此是主看宾。” “或有学人,应一个清境界,出善知识前,善知识辨得是
-
13回头是岸,何解?
-
1想问一下各位大神,怎么破他因生呢?
-
30前几天刚刚对一位师兄说过要多多发帖,但是现在我感觉已经没有了发帖的兴致了,发这个贴也算告知一下吧,我这人心直,无法面对错误的观点视而不见,但是更不愿意继续分析解读每一个地方的错误,即使他根本无法反驳我,但仍会高高在上,没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