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我拉个群,大家一起日行一善吧互相督促,也是共修了,,师兄们可以一起接龙回向,一起报数 这个群是针对 学佛 修行 有改变命运满愿需求的师兄们加入,所有是有针对性的一些行善内容,我们主要是找一些殊胜的福田,以及对满愿有帮助的法门 目前有: 义工师兄随缘随地随机的代放生 供养三宝 捐盐、洗衣液等日用品到寺院 一起举报黄色网站 一起挂经幡 一起造塔 一起做慈善 施食\烟供\火供 等等 内容不限 大家可以搜索公众号:实修社,关注后
-
0经核实吧主悲智_不可说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大乘光明正觉禅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4一般人一提到佛学,首先想到的就是智慧,认为智慧是学佛的首要前提条件,在这里智慧就变成了“悟性”、“根基”的代名词,同时还认为学佛是为了获得超越凡俗的智慧。 这种认知没有错,但有一点往往被忽略,那就是无论学佛者的根基如何,欲获得无上智慧,最重要的是要有“愿”。 学佛修道,其实愿比慧更重要。在儒家传统文化里,“良能”好比愿,“良知”好比慧,前者的重要性要大于后者,因为没有良能就没办法致良知!修行如同行万
-
0吧友头衔是对应的贴吧18个等级,我们用了一些佛学词句进行了自定义,但娱乐的成分多一些,对于等级大家不必太认真哈。 佛光普照 善缘现前 皈依三宝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广修供养 忏悔业障 以戒为师 发菩提心 绵密观照 定慧等持 安住本觉 恒觉不昧 明心见性 绵密保任 随缘任运 广度有情
-
3杨金磊问: 我有一次打坐观心,突然感觉身体没有了,什么妄念也起不来,但对周围的动静很清楚,这样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便消失了。以后打坐,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个状态。请问这是不是定?如果是,为什么再没有出现过?如何能更进一步? 回复如下: 偶尔出现这种身体不存、妄念不起的情况很正常,属于中间一段空,很好的境界。不打坐的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心念倏忽而止,忽然而起。但两者的差别极大,一是有觉一是无觉,完全不能等同
-
1
-
2关于这个话题,有些内容此前已经写过,有些还没有。现将感觉需要着重强调的几点专门列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 勤苦之道 修行确实很难,但总要求则很简单,那就是得到法后,立刻去下苦功,要难行能行,要持之以恒!有什么地方做不到的话,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直到能做得到。非如此,修行终究无法成就。不管谁学佛,不管跟谁学,这都是铁律。7月21日发的微博,乃肺腑之言!特抄录如下: “无论是学习、观修佛理,还是实修观心法门
-
1首先,我们可以自问:为什么要学佛修道? 是为解脱烦恼?此中也包括了生死、祛病、息灾、除障等需求,因为生死、疾病、灾、障等皆是烦恼的重要来源。 是为求智慧? 是为帮助别人? 一般人的学佛之因,不外乎这三大类,即为己、为慧、为人。现试分析如下: 由三世因果及六道轮回可知,使我们现在深感烦恼的种种问题,都是过去所造恶业之果,并非外力强加所致,更非上帝或其他神的刻意安排。这是最基本的佛学思想,也是学佛者应持有的
-
6下面是我非常喜欢的“地藏菩萨灵感歌”,歌词很美,唱起来非常好听,就像“观音灵感歌”一样。现特附上,以飨读者。 地藏菩萨灵感歌 南无地藏王菩萨 昔为慈孝心,弘愿度母娘。 诸佛前弘愿广,分身化十方。 如意宝命珠,降魔金锡杖。 圣号若称扬,消灾除罪障。 大慈大愿,十轮拔苦,本尊地藏王。 慈悲不可量,悲愿如海洋。 忉利天礼法王,世尊嘱地藏: 弥勒未生前,娑婆作慈航。 愿佛莫忧伤,愿佛莫忧伤。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犹示声闻
-
4现在学佛的人慢慢多起来,这是好事!可如果问一问就会发现,大家学佛的目的都不尽相同。 有人为消灾,有人为健康,有人为求财,有人为情感,有人为解脱,有人为助人,等等,不一而足。究竟对不对呢?好不好呢?依我看,都对,都好,都有道理,或者说,无论为什么,都无妨。 真的是无妨,不是在迁就着说。 本来嘛,佛门广大,佛法似海,有教无类,难道还有什么样的心态和初衷是佛法所不能容纳的吗?! 不过,无论欲达成何种目的,学
-
11申请人:悲智_不可说 申请感言:多年前贴吧的创办之初,我也是创办人之一,由于忙于工作,很来很少参与贴吧建设。看着吧务疏于管理,吧里帖子的内容还有人气逐渐偏离和涣散,心里也很是难受,所以很想通过申请吧主来重整吧务,努力把贴吧的风气纠正和人气重新凝聚起来。 我会严格遵守贴吧协议,深入理解贴吧制度;明确本吧主题和发展方向,合理制定吧内制度;逐渐建设吧务团队,管理吧内用户,建设和谐友善的关系。 “大乘光明正觉
-
2一、就本体而言:烦恼境界不异菩提境界 此心若著任何境时即为迷,此心若离一切境时即为悟。迷时被称为烦恼,悟时则称为菩提。但风平浪静之海水,与波涛汹涌之海水,并无二致,皆为同一海水之所示现。波即水,水即波,相异而体(性)不二。 再如,人若躺下闭眼进入梦乡,就被称作睡眠的人;人若睁眼起立,就被称作醒着的人。然此二人离此无彼,离彼无此,皆为同一人的不同状态而已,并非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烦恼不异菩提,菩提不异烦
-
12本文缘起 佛友赵烨,在网上看到别人转发的我的新浪博客,写信与我结缘。对于其学佛疑惑,本人不揣冒昧地给予了一些建议。虽然我辅导得不怎么样,但赵烨同学进步很快,实在令人赞叹和欣慰。我们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微博进行,并没有直接的电话沟通。现将微博上的相关对话摘录成文,个别字词略作变动,奉献大家,希望能对其他刚学佛的朋友有所助益。如有些微贡献,愿将所有功德回向赵烨,祝其道心不退,早日见性,自度度他,行菩萨行
-
1朋友学佛伊始,我便教他观心法门。我当初学佛,走的就是观心悟性的路子,所以对这心地直悟的法门比较偏好。只是这种法门不太容易掌握。后来又让朋友学习《灵宝定观经》。此经虽然出自道家,但就其内容而言,实在是佛道通用的定观内修宝典,很适合用来指导观心法门的修学。此经经文虽短,内容却非常全面,包括了方法、原则、注意事项和成就次第验证等。近来在与朋友的几次交谈中,发现他对此法门仍有不甚明了的地方,但是自己尚未意
-
2那如何观心呢?心的主要表现形式或者说活动方式,就是念,因此观心就与心念联系在一起了。 观心法门本意是观照心念,现就“心”字将此法门略微扩展,分为四大类,即:分析、静虑、觉照、顿观。 一、分析。分析自己的起心动念,哪些是正念?哪些是妄念?并分析妄念生起的缘由。由此我们可以对自己有深入的了解,清楚自己的修学阶段,不至于盲目高估自己,也好有针对地对治缺点。念是心的反映,有什么样的念,就有什么样的心。可以说
-
0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真心把自己看做业障深重的凡夫。这其实就是真实见,因为除非乘愿再来,无业不生娑婆世界。从轮回的角度讲,基本上是善恶参半的众生才会生于人道。从个人的经历看,业障缠身应该适合绝大多数人吧?再看看我们每一瞬间的起心动念,真就像地藏菩萨所讲的那样,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自我感觉良好者,绝对缺乏自知之明。 一般人很看重的聪明、漂亮、世俗成就、名利、地位等,都是分别执取心的产物,与道业无关
-
1谁能“一点就明”,谁能“一言便从”,则“决定成就”。为何?只因学人无法自知自觉,必得他人点拨才能窥得门径,此乃千古不易的尊师重道之理。要能做到上面的两个“一”,缘与信都至关重要,缺一绝做不到!缘者,往往是长久之缘;信者,乃道源功德母。这缘、信二字很值得玩味。 假如缘和信有问题,那要好好反思一下,看是师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或者是业力的问题。如果是师的问题,还要分析是法门的问题,还是见地的问题,或
-
1在微博上发过这样一篇:“无念”和“无心”,乃“无所住”也,即不停留也,是不随(念)不攀(缘),不住境相,所谓起而未起、生而未生,常应常静。非指木石断灭! “江雪”问:何为不随(念)不攀(缘)? 回答如下: 不随(念)是指妄念起而不随。能不随,则妄念必自起自消,因妄念本妄,无有自性。这也是三法印中的“诸行无常”印和“诸法无我”印。能做到立刻觉知并照破不随,必须要有定慧等持的观照之力。 不随(念)还指正常
-
3
-
0
-
0
-
0周承松老师:什么叫无为法?诸法空性是无为法,自性真如是无为法。无为法的体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性如虚空。《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意即一切贤圣的地阶差别,仅在于其对无为法的证悟程度上,而不在别的地方,包括形体外貌、证悟方式和语言表达等。《华严经》云:“涅槃寂静无差别,智行胜劣有殊异。譬如虚空体性一,鸟飞远近各不同。”以虚空来比喻涅槃境界,以鸟飞远近来比喻对涅槃境界证
-
0
-
0周承松老师:妄念产生时,可照破,可转断,但不要刻意压制,因为压制妄念的结果,并不会使妄念真的消失,但一定会同时压制了正念和正常用。“道须通流,何以却滞?”我们可别学卧轮禅师的做法。做功课时产生妄念,及时发觉并及时转回来呗,用不着过于在意和紧张。 如此从源和流或者根和叶两方面正确入手,就是正修行之道。这样修,跟观心悟性非但不矛盾,而且相得益彰。佛法其他方面的各种修持,都能帮助消业去执,减少妄念,比方
-
0
-
0经核实吧主悲_智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大乘光明正觉禅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0
-
0
-
0分享贴子
-
0
-
0分享贴子
-
0
-
0
-
0
-
0
-
0
-
0分享贴子
-
0
-
0
-
0
-
5大乘小乘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