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场论吧
关注: 614 贴子: 1,933

严谨专业的学术探讨

  • 目录:
  • 天文宇宙
  • 9
    根据我们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和所掌握的实验数据,没有发现基本常数随时间变 化;但是如果基本常数的确随时间变化,那么我们现在对整个宇宙的认识都要被修 正。此外,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认为自然界中基本常数是恒定的,而能把引力与其 他相互作用统一的弦理论则认为基本常数在整个宇宙演化过程中应该是变化的。这 样,研究基本常数是否随时间变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将使我们更正确地 认识宇宙,而且也将帮助我们检验一些重要理
  • 3
    拓变论:其实所谓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应该另有真相和原因,应该是空间本体量子场本身及其吹气球效应。
  • 0
    1808 年,法国科学家傅里叶总结出了宏观材料热传导的傅里叶定律,即热流 与温度梯度成正比。在该定律提出之初,拉普拉斯、拉格朗日和勒让德对傅里叶的 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该定律的一般性及其严格性表达了保留意见 。 200 年来,物理学家对傅里叶定律的微观起源进行了不断的探索。1872 年,玻 尔兹曼基于稀薄气体模型提出了玻尔兹曼输运方程,为输运现象提供了统一的微观 图像。1914 年德拜引入声子的概念,描述以晶格振动的方式
    gchek3306 1-22
  • 7
    凝聚态物质包括固体和液体,它包括了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绝大部分物质。凝聚态物质也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其构成原子的原子核与电子的量子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在原则上决定了凝聚态物质的性质;但是,凝聚态物质是由大量的原子组成(典型数值约为 1023 个),大量具有基本量子性质的原子通过简单的电磁相互作用却构成了复杂的聚集体,具有丰富多彩的物理性质——我们并不能够通过简单地外推少数粒子
  • 1
    亲爱的量子场论吧的吧友们:大家好! @gchek3306 为本吧吧主候选人得票最多者,共计0张真实票数,根据竞选规则,官方最终批准其成为本吧正式吧主。公示期三天。 吧主上任后,请立即填写问卷信息https://iwenjuan.baidu.com/?code=nlec1g,领取各项吧主权益。同时请严格遵守吧主协议 https://tieba.baidu.com/mo/q/newapply/rule?from=task,履行吧主义务,积极投身本吧的发展建设,也请广大吧友进行监督。如出现违规问题,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反馈或者投诉http://tieba.baid
    粒子宇... 12-20
  • 15
    球状闪电的物理机制是目前国际物理学中仍未解决的公认难题之一。球状闪 电,俗称火球或滚地雷,多发生在雷雨天的枝状闪电之后或地震前后。到目前为止, 火球被证明不可能在实验室中产生(除了一些存在时间极短的小火球外)。自然界出 现的火球极难于用仪器设备进行监测,因此,人类关于火球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目击 报道。火球形状多为球形,直径一般为几厘米到几十厘米,通常伴随强烈的力、声、 热、电磁和光学现象,火球还具有穿透金属
    粒子宇... 12-17
  • 0
    经核实吧主gchek3306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量子场论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5
    gchek3306 11-5
  • 1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奖得主李政道逝世,享年98岁
    gchek3306 8-7
  • 1
    宇宙中存在暗物质的事实已经得到大量天文观测的支持。早在 1933 年瑞士天 文学家 Fritz Zwicky 在研究后发星系团中星系运动时就提出来了暗物质的概念 [1] 。 他根据所测得的星系速度弥散并应用维里定理得到了后发星系团的质光比,发现比 太阳的质光比要大 400 倍左右 [1] ,因此他认为这个星系团中应当存在大量的不发光 的“暗”物质。今天,有许多办法可以测量星系团的质量,如通过弱引力透镜效应, 通过测量团内热气体的 X 射线发射轮廓图以及
    gchek3306 7-9
  • 1
    液体中的气泡在一定声场的驱动下可以稳定悬浮并周-期脉动。在坍缩相,气泡在皮秒的量级上产生百万的体积压缩比和高温高压。当驱动声压足够大,能量积聚导致气泡发光,称为声致发光[1]。在适当的驱动情形下,声致发光气泡可以保持球状,非线性振动可以精确重复百万或上亿周期。这样的动力学稳定性使气泡周期性发光,将声能转化成光能。声致发光及其空化效应在化学反应[2~4],超声清洗[5~6],生物管道传送[7~8],医学治疗[9]等方面都有非常
  • 3
    2023——2028是中国波动方程年 https://www.mathnature.net/ 跟上时代的脚步,轻松取得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 6
    在弱电统一的标准模型中,Higgs 机制导致 SU(2) L ×U(1) Y 规范对称性自发破 缺并通过汤川相互作用赋予带电费米子以质量,而中微子是无质量的 Weyl 粒子。 近年来,太阳、大气、核反应堆和加速器中微子振荡实验表明中微子具有非零静止 质量。这预示着标准模型之外一定存在新物理。中微子质量起源的动力学成为近年 来高能物理学研究的前沿热点。 费米子有两种可能的质量项:Majorana 质量项和狄拉克质量项。所有的费米 子都可以有狄拉克质量项,但
    gchek3306 7-7
  • 5
    gchek3306 2024-07
    湍流是流体力学的核心经典难题。对于黏性流体,当流动速度较低时,流动通 常是有序的层流,而当流速足够高(准确地说,当刻画黏性与惯性重要程度之比的 雷诺数足够大)时,流动变得混乱起来,不同尺度上的运动以非线性的方式发生复 杂的相互作用。如何用理论和数值的方法有效刻画这种拟序结构和随机脉动之间的 非线性多尺度相互作用,就是湍流模型与计算所关心的中心问题。 事实上,湍流仍然满足黏性流体的 Navier-Stokes 方程组。只是由于
    gchek3306 7-15
  • 0
    在基本物理学理论的研究中量子场论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如果承认狭义相对 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任何可能物理理论在低能区都将表现为一种量子场论。 目前已知的物质世界4种基本相互作用除了引力之外的其他3种都表现为某种特定 的量子场论,而描述引力的广义相对论在目前实验可望达到的精度内也完全可以不 用弯曲时空而用在平直时空里的特定量子场论——Yang-Mills引力理论来替代。 人 们还发现很多高维时空理论在4维时空中的效应完全
    gchek3306 7-9
  • 0
    在宇宙中的可见物质中,90%以上的物质都是由核子(即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研究核子内部结构, 是近半个世纪人类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最前沿课题。 20 世纪 60 年代在夸克模型出现之前, 核子被认为是没有结构的基本粒子。根 据经典的夸克模型,核子由三个夸克组成。质子由两个带正 2/3 电荷的 u 夸克和一 个带负 1/3 电荷的 d 夸克组成,而中子则由一个带正 2/3 电荷的 u 夸克和两个带负 1/3 电荷的 d 夸克组成。u 和 d 两种夸克质量近似相等。随着 70 年代
    gchek3306 7-9
  • 0
    现代物理学研究的范式是对称性及其破缺,其中关于分立对称性的探讨占据重 要地位。宇称变换 P 改变空间手性,电荷共轭变换 C 交换正反粒子的内禀量子数, 其二者在引力、电磁及强相互作用中分别是对称变换。然而,弱相互作用不仅分别 破坏 C 和 P [1] ,而且亦破坏 CP 联合变换 [2] 。 粒子物理学对于 CP 破坏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从理论上讲:首 先,其彻底破除了人类的思维定式——CP 守恒意味着正、反粒子应当遵循相同的 自然定
    gchek3306 7-8
  • 0
    1808 年,法国科学家傅里叶总结出了宏观材料热传导的傅里叶定律,即热流 与温度梯度成正比。在该定律提出之初,拉普拉斯、拉格朗日和勒让德对傅里叶的 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该定律的一般性及其严格性表达了保留意见 [1] 。 200 年来,物理学家对傅里叶定律的微观起源进行了不断的探索。1872 年,玻 尔兹曼基于稀薄气体模型提出了玻尔兹曼输运方程,为输运现象提供了统一的微观 图像。1914 年德拜引入声子的概念,描述以晶格振动的方
    gchek3306 7-8
  • 7
    标准宇宙学模型尽管可以很好地解释宇宙的演化历史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 问题,但是它却无法解释宇宙的平坦性、视界及磁单极等问题。要解释这些标准宇 宙学中的问题,宇宙需要在早于原初核合成时期的极早期经历一个短暂的加速膨胀 时期,也称为暴涨时期 [1] 。暴涨模型不仅可以解决标准模型中的问题,而且还可以 解释构成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种子的原初密度扰动和原初引力波 [2] 等问题。 原初引力波是度规的张量扰动,也称为张量模,它会在
    gchek3306 7-7
  • 9
    从牛顿时代起,人们就已假设,物体的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比值对于各种物 质都是一样的。如果这个假设正确,则所有的自由落体均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这个 假设在现代文献中一般被称作弱等效原理。弱等效原理是广义相对论的前提,在现 代的引力理论中扮演重要角色 [1] 。弱等效原理的违背或牛顿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的 偏离可能导致除了引力、电磁力、弱力、强力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之外的第五种 相互作用力(寻找第五种力仍然是目前探测弱
    gchek3306 7-7
  • 5
    自然界稳定存在的原子核不到 300 个。在这些稳定核中,中子或质子的费米面 在零势能面以下 7~8 个 MeV 附近(参见图 1),距连续谱较远,因此连续态对稳定核 基态性质的贡献很小,一般可以忽略。固定质子数,随着中子数的增加,原子核的 中子分离能越来越小,中子费米面越来越接近零势能面;同样,固定中子数,随着 质子数的增加,原子核的质子费米面也越来越接近零势能面。对于弱束缚原子核, 其中子或质子费米面非常接近零势能面(参见图 1)
    gchek3306 7-6
  • 5
    物质的旋转(流体的漩涡、准刚性物体绕其质心的转动,以及粒子的自旋)与引 力场有什么样的相互作用? 让我们以自由落体为例来阐述并回答这个问题。在真空室中考虑两个自由下落 的球体,其中一个球体绕其球心高速旋转,另一个则没有旋转;高速旋转的球体在 自由下落中与地球引力场的相互作用可能会产生三种不同的物理效应: (1) 转动物体在引力场的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个力矩的作用,因而使得其 自旋的方向发生变化(进动)。广义相对论
    gchek3306 7-6
  • 6
    自 1972年 Nuckools提出 1kJ驱动激光能量实现惯性约束聚变(ICF)中心点火以 来,激光器越造越大,但始终没有实现 ICF 点火。正在建造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 NIF,激光器能量 1.8MJ,耗资近 40 亿美元。究其原因,只有对聚变氘氚燃料实行 高压缩,才能降低点火驱动能量要求。NIF 装置上实现点火,需要压缩固体氘氚密 度(0.2g/cm 3 )5000 倍以上。压缩通过火箭烧蚀加速和聚心内爆增压实现。然而内爆 过程中存在多种流体不稳定性,破坏燃料高压缩和中心点火热斑
  • 0
    我来跟你说说吧,宇宙背景微波辐射这个理念你如何相信它呢?二战时期的炮火连天你还看得到听得到吗?它怎么就不是现有宇宙空间整体的一种微波辐射状态呢?
  • 2
    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相对论研究带入了一个与实验和技术相结合的全新时代。引 力波作为广义相对论的重要预言,它的直接探测问题也自然地走到了需要实现的阶 段 [1] 。在引力波探测的若干途径中,激光干涉的手段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它的原理 是基于引力波是时空几何的改变这个本质,通过观测由入射引力波导致的干涉仪臂 长的变化所引起的干涉条纹的改变来直接探测引力波。人们根据感兴趣的物理和探 测频率的不同,设计不同量级臂长的激光干
    gchek3306 7-1
  • 2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 [1] 。20 世纪 50 年代 Bondi 证明了自引 力系统例如中子星、黑洞双星发射的引力波携带能量 [2] 。1974 年开始对脉冲双星 PSR 1913+16 的观测毫无疑问地确定了这一点 [3] 。目前主流的引力波探测方法是利 用激光干涉技术。随着臂长为千米量级的引力波激光干涉仪,如 LIGO, VIGO, GEO 等陆续获得科学数据,以及未来的空间计划,如 LISA 的实施,引力波探测已经进 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4] 。周期性引力波、双星旋转绕进、引力
    gchek3306 7-1
  • 2
    为了解释β衰变中“能量不守衡”的问题,泡利在 1930 年提出了中微子的假 学。1933 年费米提出了弱相互作用的理论。1956 年美国物理学家雷尼斯直接通过 实验的办法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20 世纪 60 年代,温伯格、萨拉姆和格拉肖在规 范场理论的框架下,建立了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 在早期宇宙和恒星的内部等高温高密的极端天体物理环境下,中微子过程非常 重要,甚至占主导地位,是研究中微子物理学的理想实验室。例如,中微
    gchek3306 7-1
  • 25
    从去年十二月起,开始自学量子场论,至今已有三个半月的时间,先看了一些Ryder,Srednicki和周邦融,都感觉没有看进去,后来看王正行,才觉得好不少,
    gchek3306 6-24
  • 0
    谈起物理,尤其是场论,费曼图等,他露出了愉快而自信的笑容。这让我确信他的学识还没有丢掉,令人欣慰。 https://www.douyin.com/search/%E5%AD%99%E5%8D%AB%E4%B8%9C?aid=e7
    cyxhgl1 5-21
  • 6
    很搞笑不是吗?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翻了翻这书的目录,结果我惊讶地发现那些困惑我很久却找不到资料的问题在这本书里却有介绍。
  • 0
    在量子场论中粒子被理解成场的激发态,场就像水,粒子就像振荡的波源。可是当观测粒子,即给波源施加一个力时波源的运动方向是确定的,这又如何量子力学测量时的概率性呢?如果我们把粒子理解成两层薄膜中的小气泡,把场理解成两层薄膜中的液体,挤压气泡(即观测)时气泡有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这就能解释测量的概率性。而在弦论中不同粒子被认为是弦的不同的方式振动方式,那该如何理解测量时的概率性啊?
    xuyu 1-10
  • 0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3689-2 After shocking the mathematics community with a major result in 2013, Yitang Zhang now says he has solved an analogue of the celebrated Riemann hypothesis. Davide Castelvecchi Twitter Facebook Email Number theorist Yitang Zhang tackled a problem that could tame the randomness of prime numbers.Credit: George Csicsery/Zala Films A mathematician who went from obscurity to luminary status in 2013 for cracking a century-old question about prime numbers now claims to have solved another. The problem is similar to — but distinct from — the Rieman
    cyxhgl1 11-13
  • 1
  • 6
    能不能帮帮忙推导一下,现在还是小白,指标的运算不太懂。感谢🙏
  • 1
    经核实吧主总统先生┳═BB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量子场论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竟不自知 11-27
  • 5
    这个式子怎么推导?
    西西凌夏 10-15
  • 3
    场论老师留的课后作业
    朝暮颜 6-26
  • 8
    World Scientific出版,定价88美元,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电子版。
    Manzai 6-11
  • 5
    本人最近学qft,用的peskin的书,想找个熟悉这本书的同行学长学姐辅导答疑,可适当报酬,有意的留言或私信详谈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天文宇宙